中國高速列車駛入全面創新時代

王軍的《CRH380A 高速列車技術創新》報告共分三個部分:一是技術創新基礎;二是CRH380A技術創新;三是創新平臺建設。
技術創新基礎
動車組研發歷程
2004年以來,按照國務院的“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總體要求,在鐵道部、科技部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南車四方動車組研發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技術引進、聯合設計;二是消化吸收、集成創新;三是系統提升、全面創新。
第一階段是技術引進、聯合設計。
南車四方在一次性引進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技術基礎上,分階段實施了國產化,國產化率達到了70%。對引進動車組進行了110項優化設計,成功解決了引進技術與中國鐵路環境水土不服的問題。通過對引進動車組進行全面的仿真分析、地面試驗和線路試驗,掌握了時速200公里設計、制造技術,構建了動車組產品設計制造平臺。截至目前,一階段共生產動車組100列。
第二階段是消化吸收、集成創新。
在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技術平臺基礎上,通過對編組型式、動力配置、網絡控制系統、減振降噪及旅客界面等方面進行了優化設計,自主開發了時速250公里長編組座車動車組和世界首創的長編組臥鋪車動車組。為滿足京津、武廣、鄭西鐵路運輸的需求,南車四方研制了時速300—350公里動車組。重點對牽引性能、車體強度與模態、轉向架等方面進行優化和提升。通過在京津、武廣、鄭西等線路進行的一系列科學研究試驗,獲得了超過15T的試驗數據,掌握了時速350公里條件下的系統行為規律,建立了高速列車精確仿真模型,豐富和完善了高速列車仿真和試驗驗證體系,為新一代動車組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階段共生產89列動車組。
第三階段是系統提升、全面創新。
南車四方以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技術平臺為基礎,歷經仿真計算、臺架試驗、線路試驗的反復分析、對比論證、試驗驗證,系統掌握了高速動車組的關鍵技術;完善了高速動車組研發、設計、制造、試驗平臺和標準體系;探索出具有行業特色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和技術帶頭人;構筑了自主化的高速動車組可持續研發平臺。三階段共生產82 列動車組。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