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注重人才培養,支撐產學研合作持續發展
人才是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支撐,產學研合作不斷發展,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思路,新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為產學研合作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以企業為依托,建立本科生、研究生實習基地
推動高校與企業合作,建設相對穩定的“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本科生、研究生實習基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一線人才需求的對接。政府給予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的扶持和傾斜。如青島科技大學利用國外高校和企業的優質資源,對學生進行世界一流專業技術的學習。近五年已與韓國等國家合作辦學10個,輸送學生800多人。
2.創辦直接面向產業的工程碩士點
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和具備的條件,探索高校與有條件的企業聯合申辦工程碩士點,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增強企業后備人才儲備能力和造血能力。政府對申辦成功的工程碩士點給予補貼和政策支持。如山東省已有40%以上中小企業與省內外“學研”機構建立了培養人才、聯合開發、委托設計等合作關系。
3.建立促進產學研合作的博士后流動站
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高校共同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引進高端科研人才,提高企業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借助高校雄厚的人才優勢、信息優勢、研發優勢,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瓶頸和高端技術問題。如上海目前已在57家企業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提高科技創新的新生力量。
4.實行多途徑人才引進方式
以產學研合作和校(院、所)企合作為紐帶和載體,鼓勵以實引進、軟引進、虛擬引進等多種引進方式,促進項目引進、研發機構及研發團隊整體引進等,提高地方產學研人才引進的整體規模和水平。政府配套相關政策,對在引進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工作中成效顯著的企業或機構給予大力扶持。如深圳市實行“個性化”引人機制,改變以往在學歷、職稱等方面設置統一“門檻”的做法,將近200個崗位類別實行“一崗一策”,引進深圳急需的人才實行“特事特辦”。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