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聯合創新平臺
1+1+1聯合創新平臺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產學研合作模式,是由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當地企業三者共同建立的研究院、研發基地、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等技術創新機構,現已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例如廣東省政府自2006以來已與全國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長期合作,建立了20多家研究院、研發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分支機構等技術創新平臺, 21所高校成立了辦事處,18所高校組建了研究院。浙江臺州市政府在椒江區大力引進大院名校到該區設立研發機構或與企業聯合,現已共建創新平臺30多家。
3.高校與地方整體對接合作
這是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科研創新優勢全方位服務于社會的一種較高模式,是高校科研院所與地方整體對接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不同于與企業單一合作的簡單模式。例如廣州、東莞、中山、珠海、佛山等市政府分別與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簽訂了23項產學研全面合作項目。高校還與廣東100多個專業鎮進行合作伙伴雙向選擇,開辟了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新領域,有效提升了專業鎮特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提高了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競爭力。
4.校地共建、一園多校的大學科技園
立足本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以名校為依托,整合高校與地方資源,采用校地共建、一園多校的大學科技園模式,促進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研發平臺、孵化平臺和產業化基地的建立。例如深圳市引進香港大學和武漢大學等48所海內外著名高校,成立了深圳虛擬大學園,根據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目前已培養人才69695人,累計孵化企業304家,成果轉化236項,承擔科技計劃項目97次,獲得專利136項,成功融資22億元。引進的各院校共有7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成為“深圳虛擬大學園重點實驗室平臺”的首批成員。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也有12家實驗室加盟,在深設立研發中心71家,校企合作項目93項。
5.官產學研金五位一體,推動區域經濟整體提升
區域產學研戰略聯盟,采用集官產學研金五位一體,經常性地開展產業技術培訓講座、專題知識講座、實際操作培訓、行業科技咨詢,幫助區域內成員企業解決各種實際應用中碰到的技術難題;推介聯盟成員的科技成果,促進官產學研各方溝通,推動區域塊狀經濟結構調整,提升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如紹興市產學研戰略聯盟成員浙江理工大學組織108名教授與紹興101家企業進行結對活動;臺灣紡織綜合研究所派專家來聯盟進行培訓講座、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兩地紡織業溝通;成功舉辦了“紹興紡織產學研戰略聯盟科技成果對接及推介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