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階段,也就是云計算的階段,我們稱之為服務化,自動化是面向服務的。自動化管理所對應的是資源管理,首先資源管理主要分為幾大塊,一個是服務器和應用自動化,另外網絡上面我們可以直接對物理的網絡設備做配置。再一個是數據庫的自動化,在云環境當中部署相應數據庫的軟件。包括對于存儲,可以直接到存儲物理的層面上對它進行空間劃分。BMC的CloudLifecycleManagement能夠支持業界主流的平臺和系統,如VMWare、XEN等主流的虛擬化平臺。對于網絡這塊我們開箱支持思科網絡設備。在存儲方面我們支持Netapp等。這些都是對于現有主流產品的支持。將來怎么辦呢?我們可以看到在資源管理這里我們有供應者API,這個API是BMC留給將來更多廠商的一個接口。如果對于客戶新增加的設備,可以利用API來對它進行支持,通過API你可以調用第三方設備的專業管理平臺來進行統一管理。
第二,云平臺管理員服務藍圖,這是把服務的定義轉化為真正的IT部署。在部署當中,我可以部署在單臺的VM或者兩臺的VM,除了在VM里面安裝操作系統外,接下來VM是要接入到網絡層面去,我們會在網絡層面上通過虛擬的網卡進行配置,這里面做的事情遠遠不像我們看到的那么簡單,它在底下做了很多自動化的操作配置。第三,端到端的自動化的部署。在我們方案里面,我們進行操作系統部署和應用部署,并且提供操作系統的加固。什么是加固呢?當你完成這些應用部署以后,你需要去做一些合規檢查,這些都是在部署過程當中完成的,所以我們稱之為端到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某一個層面上。第四個特性我們可以按照服務等級進行資源配置。比如在一個制造行業,今天要用云計算,我可能要把兩個業務系統放到云計算里面來,一個是OA系統,一個是面向外面用戶的網站。我們的策略引擎是通過標簽的技術,當業務系統部署前要選擇一個服務的級別,它會根據服務級別的判斷該業務系統應該放在哪一個預先定義好服務級別的資源池,然后調用資源管理模塊完成真正的部署。
我們網絡自動化的配置可以根據多租戶進行劃分,,在網絡部署上會做Vlan的自動劃分,保證不同租戶的數據流在不同的Vlan中。另外,CLM自動化網絡部署的時候,不光配置路由器交換機,同時也支持像防火墻、負載均衡這一類設備。這個我們稱之為在物理層面上保證多租戶用戶數據的安全。第二個跟安全相關的是,當我的業務系統進入到云平臺以后,其實它是需要定期做合規檢查的,一個是本身系統級別補丁的合規,另外業務系統本身由于公司制度所要求也需要有一個合規的檢查。這時候對云管理平臺的自動化要求就不僅僅是軟件或操作系統部署,而具有合規檢查的能力。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保證了用戶云計算平臺的安全。一個是應用層面一個是網絡物理層面。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