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這個檢查要求變了怎么辦,我們還需要派人專門去修改特定的腳本。所以我們使用腳本程序存在三大問題,第一類是不安全性。腳本是以明文出現的,包括你需要登入的話要有用戶名/密碼,另外會摻雜其它訪問信息。第二是難維護,當你進行修改的時候,你怎么來維護腳本。第三部分是難管理。
所以在第三階段,企業考慮我能不能引用一些業界成熟的產品。這個圖上我們以應用發布為例,基本來講,我們會涉及到四個團隊,首先業務系統會有應用開發的小組進行一個應用系統的打包,打完包在真正把的業務包部署到生產環境之前需要做一些驗證,這是由我們測試或QA部門來完成的,接下來當這些包已經發下去以后,運維團隊要進行維護,這個維護除了要維護業務系統以外,還要保證你現有服務器系統本身上面操作系統版本是能夠按照你的應用系統要求進行升級的。第四部分安全的管理團隊可能也需要定期做檢查。通常來說,如果是一些產品化的話,我們會引用不同產品。但BMC我們提供的是一整套的自動化管理的平臺,它能夠把我剛才講的這幾個方面,從OS到數據庫到中間件到應用,從發布到控制等的所有環節在一個平臺上完整的去實踐它。
自動化層面上我們會涉及包括從底層網絡設備自動化;第二,服務器自動化,無論是物理的服務器,或者虛擬化平臺;第三是數據庫的自動化;另外是中間件自動化以及應用自動化。接下來再做一個對比,我們做一個業務系統上線,下面是傳統用手工的方式去做的,上面是通過BMC自動化軟件去完成的。首先可以看到,在手工階段,可能是由一個業務系統的用戶提出這么一個變更要求,一個新的業務系統上線我們需要去購買服務器,即使今天不去購買物理的服務器也需要去部署一個虛擬的服務器,這樣我就需要有專門人去做。接下來交給網管,按照企業本身的要求,把指定的IP綁定,把我的服務器接入到網絡當中去。接下來服務器要放到生產環境去,需要打補丁,需要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做服務器的加固。前面三部分完成之后才是業務系統的部署,專門一個人來做業務系統應用的部署。最后企業考慮到,可能這個系統面向的用戶量比較大,還需要增加一個Loadbalance。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當然不是每個環境同一個人,也許是同一個人做不同的事,但是整個過程耗時是比較長的,需要從底層基礎到應用。通過BMC自動化,我們可以實現:首先用戶提出這么一個變更要求,自動化管理軟件可以通過操作流程的邏輯調度把它串聯起來,當這個步驟失敗的話,應該怎么處理,通過這樣一整套平臺讓業務系統能夠快速上線。當然講到這里,其實我們還沒有到云,這是在自動化管理的階段。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