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對中國的物聯網部署情況的了解,大多數還是放在環渤海灣、珠三角、長三角和現在的西三角,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和活躍度、創新度,有很大的關聯。這是產業聯盟,各地都成立了不同的產業聯盟,江蘇的蘇南幾個市都成立了物聯網產業聯盟。因為物聯網有幾個特點,一個是這個產業扎堆,集聚。第二是產業鏈比較長,我們在集約、集聚方面做一個考量,它的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在產業園的分布方面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這是環渤海區域的物聯網產業的特點,在我們的報告中都做了一些分類。這是長三角地區物聯網發展的特征,因為物聯網的示范落在了江蘇的無錫,所以我們相對來說,中科院微電子所,包括一些大的研究院都在那里落了地。所以我們認為,長三角,特別是以無錫為龍頭的技術和標準體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這是珠三角的發展,珠三角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制造,一個是軟件,物聯網是離不開電子信息制造和軟件,這是物聯網的一個支撐。西三角方面,成都是中國第三個軟件名城,第一個是南京,第二個是濟南,第三個是成都。作為軟件名稱,說明這個地區的軟件產業的能力和發展的后勁非常強。
我們的產業規模在2011年是2600億,現在報表一大堆,一家一個數,我們也說不準,但是從這個數也可以大致看出一些情況,廣東、江蘇相對來說,它的產業鏈成長得比較快一點,這也說明一個道理,物聯網是和電子信息、軟件和軟件服務業密切關聯的,這是整個產業的第一和第二位情況。
簡單的介紹一下江蘇物聯網的規劃,第一個,我們把物聯網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實際上我們講企業的生存、產業的發展,以及產品,它都有生命周期。我們講的初創期、成長期、回報期、衰退期,這里面它各有各的階段。整個的發展目標就是搶占制高點,發展的模式就是以示范應用帶動形成標準和規范,第三個是產業集聚,第四個是創造引領,第五個是感知中心、輻射全國,這是江蘇的路徑,是我們做的優劣勢的分析,F在很多的基地都在江蘇落戶,這是我們重要的成功的基因。這是江蘇在重點技術領域和運用領域突破的路徑和示范圖。這是江蘇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在2011年超過了1000億,江蘇大概占了全國市場份額的33%。
當物聯網的應用如雨后春筍般的層出不窮,變成了一個產業,有很好的生長環境,到它的最高階段,就是要做到智慧的、智能的,所以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是基于美國無處不在的基礎上上升到“智慧”,我們中間還要有一個時間,我預測在10到15年,因為15年是一個發展的階段。正好經濟發展是兩個波,7年到15年是一個波,信息技術是15年,我們的信息技術正好經歷了兩個階段,是云階段和成長階段。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