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市場特點之三就是快速增長,這里給了一個數據,到2012年,M2M市場增長迅速,達到了30%,這是非常高的。我們整個改革30年,我們的GDP增長在世界上是一個奇跡,我們從農業化一直跨到后工業化,中間縮短了220多年,沒有經歷過工業積累,但是我們用30年的時間,基本上趕上了工業化和后工業化革命的很多的特征。我們從九五開始引入信息化,到“十二五”的國家的信息化的規劃,仍然是工業化拉動城市化、信息化、城鄉一體化,它是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在發展的。
發展系是全行業、全產業的,但是它在目前的有一些行業和產業中發展得相對來說快一點,包括我們的電力行業的智慧電網,它從發電、供電、用點、輸電,以及智能配電,都有完全的應用和解決方案,國家電網把智慧電網的這個智能的試驗項目就放在了南京,我也參加過一些會議。應該說,從過去的被動發電,到現在主動的去配電,這是中國電網的一個非常大的革命。交通行業方面,我們過去講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現在我們再把家庭加上車輛,因為現在很多人不是光在家里了,現在我們有了車,有了信息技術,根本不一定需要在家,所以我們現在把它變成,家庭和車輛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在中國這個擁有1億輛車的國家,交通是不可少的感知圈。智能汽車在不遠的將來,將會變為我們手上的一個職能終端,所以它不再是一個我們非常難駕馭的工具,而是我們的一個智能終端。物流行業、金融、石油、家居安防,這是我們目前做得比較多的。
剛才分析了物聯網的市場特點,我們再看看有關物聯網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任何應用都有標準,在中國有國標、行標、企標三個標準,但是物聯網是舶來品,是從國外傳到中國的,國外的組織有三大塊,一塊是歐洲,一塊是北美,一塊是亞洲,各種各樣的組織都在研究這個標準,這個標準什么時候統一,我們還說不清楚,就像鐵路,它就是兩條軌道,但是它的距離標準還有不同。用得多了它就是標準,約定俗成,所以我們不能說等把什么都設計好了,把什么都弄完了再弄,那時候別人把你的市場都吃了。所以有一個預測,我認為,隨著我們國內的標準化組織逐步的健全,物聯網的應用方面,應該說中國遠遠大于國外的其他國家應用的總和,因為中國的人太多,中國的土地面積太大,中國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物理世界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要通過虛擬的網絡解決。中國也成立了電子標簽、傳感、泛載網的中國物聯網標準委員會,每年都召開各種各樣的會議,逐步也會有相應的標準出來。
我認為,應用的切入點,在電信傳送網上,我們現在在研究3G、Lte,就是3G的演進,嚴禁下一代的光纖網絡,甚至研究NGN,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在整體的框架上,我們對于物聯網的協議、物聯網的網間的規范,比如說傳送網到應用網,向下到傳感的標準,我們也有一些涉及。還有就是我們對近網低速,或者是近距離、高速低寬帶的應用網絡,這也是我們的重點。我們說,一個系統、一個產業一定要要計量單位、評價體系,包括一些標準,這是我們目前的切入點。
它的經用頻譜在這里寫了一點,但是無窮盡,只要你能想到的,未來都能做到,但是你要分析你的地域經濟、產業生態環境以及老百姓的訴求,所以你才知道在本地的物聯網產業,哪些應該先走,哪些應該先做。我們在幫江蘇省做云計算、物聯網的推廣規劃,這個規劃實際上就是行動計劃,每年做一個,是滾動的,我們對江蘇的產業也做了一個研究。物聯網的體系架構,大家都知道,是三層體系,剛才我也說了,但是我們把這個三層體系加了一個定詞,第一個叫全面感知,感知是全面的,由里到用,由上到下,由粗到細。第二是可靠的傳輸,因為我把底層的東西都放到了網上,這個是不是安全的?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信息處理,大量的信息采集,通過什么樣的處理,我的產品是怎么虛擬化的,中間件怎么做,怎么去測試,包括平臺的維護,這都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
國內外的動態,也簡單的說一說,各國有各國不同的應用,側重點不太一樣,比如說丹麥在打造智能電網,日本主要是關于交通的安全,都是做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基本上是普及性的研究,我們現在說能變成一個共同的,大家多能用的東西還沒有。國內的動態也是有很多,包括商務部、國家旅游總局、工信部、發改委都有一些應用的試點,同時在感知中國的試點無錫,今年工信部把它的項目的扶持,就是物聯網的5個億全部下到了無錫,這些都是國家目前在做的工作。
我們的物聯網發展思路,就是從下研究共性的技術,在上是應用的進程。它有兩種路徑,一個是自上而下,一個是自下而上。我們在經濟改革中間,把自上而下認為是改良,自下而上認為是革命,介于中間認為是改革,所以我認為,物聯網是一個革命的東西,它要推翻很多傳統的東西,所以我個人認為,它的路徑應該是從下向上走,所以說傳感網是非常重要的物聯網的一個環節,這是我們制定的整個研究路線,當然不能說自上而下就不成功,也有可能是兩頭并進。這個因為是學術的論點,不一定都正確,是思考的角度不一樣。
我們把這個政策環境和產業環境進行了分析,我認為,物聯網已經成為了國家的發展戰略,明確了未來的方向,正在制定相關的財稅和扶持的政策,希望這些政策能夠盡快出臺,培育和影響物聯網的產業發展,這是很關鍵的。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