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對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研發生產都極為重視,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新的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涌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知名廠商合作不斷深入;技術創新明顯加快,知識產權及標準成為競爭熱點。我國也十分重視半導體照明產業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在我國已初具規模,已初步形成從外延片生產、芯片制造、器件封裝到集成應用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江西及福建、北京及大連等北方地區四大區域。而且每一區域都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珠江三角洲半導體照明產業主要集中于廣東省的佛山、東莞、中山和深圳等地,珠江三角洲在該領域最明顯的競爭優勢就是市場優勢。根據統計,目前廣東市場LED用量占全國50%。
從現有產業基礎來看,廣東省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已經集中了幾十家(包括具有較大規模的臺資、合資企業)下游封裝企業;從研究開發領域來看,廣東省的科研力量整體實力較強,具有管芯封裝和LED應用方面的領先優勢,但在GaN基LED的外延生長、芯片制備等方面與國外甚至國內其它一些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基于這種狀況,專家們提出,廣東省應當通過政府的引導,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從而推動技術創新,并進行應用產品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的培育。而根據廣東省LED產業現狀調研課題組的調研報告,廣東省在半導體照明產業的最新目標是,要在3―5年內建成我國南方最大的半導體照明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和大量應用半導體照明的示范城市。
雖然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鏈已經形成,但該產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與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產品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夠、產業集中度較低、研發力量分散、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等缺點。一方面,各企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有限的研發投入和科技資源進一步分散,難以發揮綜合優勢;另一方面,自主開發或引進的新技術向全省輻射和推廣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對行業關鍵、共性、前沿技術關注程度相對落后于發達國家。
具體說來,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如下一些共性的技術問題:
1、產業相關標準建設剛起步,標準規范研究、制定與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均不足,整個產業發展缺少行業規范的依據。
2、產業的關鍵技術研發投入不夠,上中游多項核心技術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而下游國內相對成熟的自主產權成果又應用不足。這導致我國半導體照明相關企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弱,同時產品附加值不高。
3、能為整個行業提供研發及測試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不完備,無法形成行業內技術資源整合能力。而且國內專業從事半導體照明相關技術創新的企業及科研單位缺少推廣應用窗口,制約該類型企業群的形成。
這些共性技術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集群――整合的力量。集群一旦能夠起來,廣東的優勢會變成強勢,可變成勝勢,因此還須政府有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推動成立戰略聯盟組織,聯合半導體照明產業鏈中的知名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成立產學研戰略聯盟,結合優勢科技資源與產業資本開展合作創新,提高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積極應付國際競爭,加快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形成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共同謀求該產業做強做大。
二、產學研戰略聯盟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 產學研戰略聯盟的主要目標
1. 通過省部產學研合作機制,調動部屬高校積極性,積極參與廣東省半導體照明工程的推廣、示范工作,共同為廣東省的節能減排計劃作貢獻;
2. 通過戰略聯盟實現產學研實質聯合,發揮高校與企業的優勢互補,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加快學校技術向企業的轉移,提升產業的自主創新水平,加快廣東半導體照明產業的科技進步,進而帶動整個照明產業的技術、產品升級換代,為廣東經濟發展服務。
3. 面向產業,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一批到國內一流水平的LED省部產學研結合研究開發基地和產業化基地;承擔和實施一批國家和省的重大科技項目;集聚和培養一批高層次技術人才;攻克一批制約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帶動聯盟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獲取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建設專利聯盟;形成系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地方標準規范;
4. 建立部屬高校與廣東省企業間的產學研合作對口支援關系,實現能力互補和分擔研發投入的風險。集中高校研發資源不斷縮短企業技術研發的周期,培育一批自主創新型企業和名牌產品企業;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