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陸軍向目標部隊轉型
美軍現任陸軍部長托馬斯·小懷特指出:“陸軍的轉型遠不止武器裝備和部隊編制兩個方面。它涉及整個陸軍,從領導者的培養,到和戰斗部隊有關的基礎設施。所有要素──作戰原則,訓練,旅以下各級指揮人員,體制編制,器材以及全體軍人,都要進行調整以適應向目標部隊過渡。”
向目標部隊過渡主要是指作戰部隊的轉型,它既是陸軍轉型的重點,又是這次調整的最終目的。美國陸軍擬在20年內,將作戰力量由目前正改建的傳統部隊,經由實驗中的過渡部隊,最終建成未來的目標部隊── 一支能在各種行動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型地面戰略反應力量。陸軍作戰部隊轉型的總體思路是:3支部隊沿3條路線分2個階段按不同的重點共同前進。也就是說,將目前的作戰部隊分為傳統部隊,過渡部隊,目標部隊3支力量。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這3支部隊分別沿各自的方向發展,在第二個10年中側融為一體,組成目前條件所能“構想”出的新型陸軍。
對于美陸軍轉型的幾點看法
從美陸軍作戰部隊的此次轉型可以看出,美軍吸取歷史上的教訓,力求做到戰備與轉型兩不誤,超前設計與交替實施相結合。具體做法上是:
。1)絕對的優勢地位與強烈的危機意識這兩種看似相互排斥的東西,在這次美國陸軍作戰部隊的轉型中取得了統一。
(2)戰備與轉型兩不誤。在美國以往的改革中,曾出現過因體制編制調整和人員精簡而降低部隊戰備水平的情況。這次作戰部隊的轉型,陸軍努力將這種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指定一個“反擊部隊”作為戰備部隊,并對其進行數字化改造。
(3)超前與交替相統一,超前設計與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并不矛盾,美軍力求統兩者統一起來。
(4).“領跑”與威懾,美陸軍就是想要通過轉型來制造一種不平衡,以優先發展尖子部隊形成兩種效應:對內是“領跑”效應,對外是威懾效應。
5,空軍從航空向航天轉型
美國在制定的2025年武器裝備總體架構中,其空軍部分名為“全球參與:21世紀空軍設想”,勾畫出了美空軍將由目前較為單純的“航空”部隊,轉變為“航空航天”部隊,并最終轉變為“航天航空”部隊的藍圖。美空軍并據此規劃了應具備的6項核心能力,即航空航天優勢、全球攻擊、迅速進行全球機動、精確交戰、信息優勢和敏捷的戰斗支援。美國空軍空間部隊司令指出:美國空軍應從今日的空軍轉變成明日的空天軍,最后成為未來的天軍。即空軍要從航空向航天轉型!美軍建立起太空司令部即是一個明顯標志。
美國空軍的轉型主要體現在調整編制體制上,通過組建“遠征型航空航天部隊”來提高聯合作戰水平。在21世紀初,經過改組美國空軍最終將組建和部署17個航空航空遠征部隊,并將空軍部隊分為三種類型:基本型、應急型與機動型。同時牢記,空軍轉型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是C4ISR裝備的橫向一體化。
美國空軍部隊轉型的三種類型是:
。1)基本型。這將是美國空軍航空航天遠征部隊的主體力量,主要擔負一般性的軍事任務。美國空軍目前已組建了10支基本型航空航天遠征部隊。每支部隊約有10000到15000人,由現役和后備役人員組成(包括空軍國民警衛隊和后備役部隊)。每支航空航天遠征部隊配備175架左右的各型作戰和支援飛機,平均每15個月執勤一次,每次為期3個月。
(2)應急型。應急型航空航天遠征部隊是為了有效地對付突發事件,并以最快的速度部署到危機地區。每支航空航天遠征部隊每年擔負2次值勤任務,每次為期3個月。美國空軍現已以第4戰斗機聯隊和第366聯隊為主組建了2支應急型的航空航天遠征部隊。
(3)機動型。機動型航空航天遠征部隊主要執行和救援、空中加油、空運等有關的任務。目前美國空軍已組建了5支機動型航空航天遠征部隊,每支部隊15個月執勤一次,每次為期3個月。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