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聽上去雖然有點不雅,但拿來形容過去幾年的天威保變,那可是相當地貼切。2011年,這家曾相繼研發出多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在中國變壓器發展史上名列“第一”的變壓器產品,并且成功成為變壓器單廠產量世界第一、擁有變壓器行業核心技術最齊全的行業領軍企業,竟然一分錢沒賺!(圖1)。要不是政府2億多元的政策性補貼,最終讓企業的年報尚且不那么難看的話,這家昔日的行業明星企業恐怕真的就不僅僅是臉上掛不住那么簡單了——從高峰到低谷,總共也就短短三四年時間。

什么是“比亞迪式”衰落?
簡單說,面對企業自身傳統代工業務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相對比較低的利潤率,為了使企業獲得穩定可觀的利潤,比亞迪公司于2003年通過收購陜西秦川汽車制造公司進軍汽車制造業——進入汽車領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比亞迪擁有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充電電池方面的核心優勢;二是中國汽車業正日益火爆;三是新能源汽車業長期來看潛力巨大。
實際情況則是,進軍汽車領域一度讓比亞迪成為行業黑馬、明星企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跡。2007年8月9日,靠著主打車F3的熱銷,掌舵者王傳福一鼓作氣講出了震動全球汽車界的豪言壯語: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隨后,雖然也遭遇一些挑戰,但借著股神巴菲特的親睞和投資,2009年10月份的比亞迪一度憑借1800億元的市值一躍成為中國市值最大車股!同一年,王傳福個人則以350億美元的身價榮登中國首富寶座。
看看這波瀾壯闊的中國版勵志商業故事,多少讓人對后面比亞迪從高處的墜落感慨唏噓。然而在筆者看來,這是注定的墜落,唯一的變量是其到來的具體時間。隨著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的走弱,比亞迪的衰落僅僅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衰落不但程度上可能會更加嚴重,更要命的在于,這種衰落將會是戰略上的:即因為常規汽車市場競爭壓力的拖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領域所擁有的核心競爭能力所帶來的領先優勢正在衰減。說得簡單一點,原本比亞迪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極大作為,至少相比競爭對手,在發展時間上具備領先優勢,但現在,忙著整頓傳統汽車業銷售和內部管理調整的比亞迪,恐怕至少在精力上,已經不能全神貫注去搞新能源汽車了。
(2011年9月9日,比亞迪召開201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董事長王傳福向股東首次對外宣布比亞迪汽車策略失誤稱:“比亞迪2009年就犯下錯誤,現在的裁員和調整是為過去的錯誤買單。從今年起比亞迪進入調整年,這個調整一是優化管理團隊和經銷商網絡,二是加強品牌設計。”)。
很明顯,陷入傳統汽車泥潭的比亞迪,需要一個艱難而長期的調整時期,這對于比亞迪和王傳福的新能源汽車夢想無疑蒙上陰影——而這,從長期戰略上而言,無疑將給比亞迪帶來深遠影響。
很多時候,對于一家主業發展遭遇瓶頸的企業而言,找準機會尋找新的利潤市場,就像比亞迪那樣進入利潤更高更為火爆的汽車市場,看上去在戰略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切記,新的市場絕不可能沒有風險,缺乏核心競爭能力,只是借著行業整體形勢火爆而創造的商業奇跡,隨著行業危機出現,栽跟頭的時刻跟著就來。要是僅僅栽跟頭倒還好,比亞迪的例子告訴我們,除了新的領域會栽跟頭,舊有的具備核心能力或領先優勢的領域,因著受新領域的掣肘,亦會發展受限從而喪失優勢,最終陷入衰落!而這,即是筆者所謂“比亞迪式”的衰落!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