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過程并非比亞迪所獨有,它發生在很多急于成功的中國企業身上,考慮到比亞迪的知名度和典型性,我們且將之命名為“比亞迪式”的衰落。而現在,這種戰略性衰落的一幕,極為相似的發生在天威保變身上,唯一不同之處在于,其到來的猛烈程度,遠遠超過比亞迪!這家曾經備受贊譽的行業明星企業,幾乎是在萬眾期待中倏然陷入被動虧損。
為何會如此?過去五年時間,天威保變的哪些商業舉措導致了其今日的經營困境?這樣的困境原本有可能避免嗎?如果可以,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和避免類似的衰落與危機?我們不妨從頭看起。
時間大約是2006年前后,伴隨天威保變主營業務變壓器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和大多數企業慣性的想法一樣,天威保變渴望尋找到新的業務領域,而且最好是和自身變壓器業務具備相關性、又可以快速取得利潤的新興市場。這種時候,正熱得發燙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無疑成了天威保變的不二選擇。無論是其自身所在地保定市的產業集聚狀況(保定市致力于打造中國電谷),還是同屬電力設備的產業相關性,包括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外光伏消費市場的火爆……諸多利好條件下,天威保變不但投資了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更是在2008年一口氣成立3家光伏、2家風電共5家控股子公司,從而一躍成為擁有變壓器和新能源雙主業的電力設備企業。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出現在2010年9月27日,那一天,投資7000多萬元建立的天威保變新能源技術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在成都正式亮相。過去兩個月,多晶硅市場連漲50%,這完全堅定了天威集團發展多晶硅的信心。天威集團董事長丁強向外界透露:到2012年,這個總投資125億元的天威新能源第三期項目將在成都建成,在實現從晶體硅片加工、晶體硅電池片到光伏組件、光伏電站組成的產業鏈和完整的光伏產業群后,年銷售收入達200億元以上!
正是借著光伏和風電在2006~2010年狂飆式的發展,天威保變在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此領域投資力度,此時雖然其變壓器業務增長速度減緩,但由于企業的首要任務已經成了在新能源市場多掙錢,而不是著力解決自身在變壓器行業的競爭力問題,于是,一種頗為詭異的危機開始悄悄臨到天威保變。
翻閱2006年~2010年天威保變的年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變壓器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大致呈逐年下降趨勢,另一方面新能源板塊作為企業直接利潤來源在企業整體經營中的作用變得十分重要(包括子公司和投資公司),而新能源領域的表現則對企業整體經營狀況影響越來越大(圖2)。

圖2
于是,在不斷輕易獲得來自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領域高額利潤的同時,天威保變不斷稀釋著自己對自身盈利能力的掌控力,從而最終,在光伏和風電市場整體猛然跌落之時,立馬重重地摔個大跟頭!
和比亞迪一樣,天威保變的麻煩不僅僅在于新能源領域的猛然跌落,當天威保變將2011年辛苦募集來的資金中近9億元投入到極為吸血的新能源板塊之上卻難見即時之效時,卻猛然間發現,一直和自己在變壓器領域激烈競爭的特變電工、西電,甚至那些從前不構成競爭壓力的第二梯隊企業,因為自己的“不務正業”,開始追趕上來,從而對天威保變原本相對具備競爭優勢的變壓器業務形成大麻煩。而這,才是天威保變戰略上的真正麻煩!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