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董超博士指出,擴大開放合作,實現服務業的新發展,對中國拉動內需,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具有積極且重要意義。
服務業外資投資整體不足
董超介紹,國際資本流動重點轉向服務業已成為當前的趨勢,而從總體上來看,跨國公司已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跨國公司尤其通過服務外包整合全球資源,打造全球產業鏈。
實際上,從中國吸收外資情況來看,服務業已成為下一個中國吸收外資的主要增長點。
但“中國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產業。”董超說,盡管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在逐漸增加,但中國的服務業整體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僅僅為40%左右,與巴西、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比重水平相比亦存在很大差距。
據介紹,中國服務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2006年是41.1%,2007年是41%左右,比值偏低, 而印度服務業占比50%以上,巴西占比60%以上,發達國家日、美、法、德、英則都在70%左右。
董超認為,中國在吸收外資服務業投資的過程中,存在的投資壁壘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中國服務業開放模式偏低。由此,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比重較為偏低。據介紹,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占總體吸收外資的比重低于30%,而國際平均水平一般是高于60%。同時,服務業吸收外資的內部結構也不合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