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5公里以上的適宜出行距離計算,單條地鐵線路的長度,必須長于10公里。對方形城市來說,如果單向距離超過10公里,那就意味著城區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超過100萬。反過來說,市區人口不足100萬的方形城市,修建地鐵的必要性不大。但對于受地形限制,沿著海邊或者河谷延伸的帶狀城市來說,則有所不同,不可執一而論。譬如,某帶狀城市平均寬度不足5公里,但卻長20多公里,就可以考慮縱向修建每條長度都超過20公里的一二條地鐵。綜上所述,貫徹科學發展觀,遵循以人為本原則,以市區和整個城市圈的人口數量及其增長趨勢作為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的根本依據,可以具體化為表2-5所列的匡算標準。
綜合考慮現階段和未來發展的多種因素,合理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應該達到每1萬城市人口擁有1公里軌道交通,以及凡是城區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城市,都應該建設地鐵(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規劃應該從目前被動的“客流追隨型”向主動的“規劃引導型”轉變。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的編制不應再囿于現階段財力的束縛,而應著眼長遠。
未來3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前景
綜合考慮城市化進程加快與計劃生育國策下人口增長高峰期臨近兩方面因素,預計到204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較高度的城市化,城市人口逐漸趨于穩定。在此過程中,我國大城市應當同步加強軌道交通建設,最遲于2040年左右基本建成較為理想的軌道交通網。如能確認上述發展目標與建設方針,那么,未來3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前景,必定十分可觀,將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史譜寫出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
以2007年年末市轄區非農業人口為基數,如果統一按照3%的平均增長率推算,經過32年,到2040年初,我國目前128個5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總人口,將增加1.58倍,由目前的19124.5萬人,增加到49341.2萬人。這意味著,未來大約將有5億人,約占為那時我國總人口1/3的人,住進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從總體上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到那時,我國人口超400萬的城市可能達到34個,容納29400萬人,按萬人1公里匡算需要軌道交通29400公里。可能有39個城市人口進入200-400萬區間,容納11000萬人,按萬人0.8公里匡算需要軌道交通8800公里;其余55個目前人口50萬以上城市的人口規模可能增長至130-200萬人之間,容納8900萬人,按萬人0.6公里匡算需要軌道交通5300公里。3類合計,未來30年間這些城市共有4萬多公里軌道交通等待建設。
上述推測屬于總體估計,其實各城市未來30年的人口增長率,不可能都相等。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有些城市未來的人口增長速度較前更快一點兒,有些城市則相反,今后人口增長速度或許會慢下來。準確預計任何一個具體城市的未來人口增長率,都是一個大課題,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深入的專題研究。但依據大數定律,眾多城市此多彼少的大量偏差,會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從總體看反倒有可能與實際相去不遠。就整體而言,5億人口住進上百座百萬以上人口大城市,很可能是我國城市化的必然趨勢。100多個城市,4萬多公里軌道交通建設,無疑是一項可與萬里長城相提并論的偉大歷史工程。完成此項惠民工程,市民將交通便利,節省出行時間,減少空氣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擴展城市空間,優化城市布局。與此同時,還將激活大量潛在勞動力,創造高達10多萬億元人民幣的價值,大幅度提升民間金融資產,切實增加社會物質財富,既富民又強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