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冷思考:2016或是最困難的一年
已有73953次閱讀2016-03-18標簽:
戰略布局應從覺察心態的限制開始
當陷入形勢和趨勢的漩渦中時,我們是很難真正跳出來認識和理解全局的。思想和行動的慣性,會讓我們忽略思考正在做的事是不是值得?而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都需要戰略設計的指揮棒指向一個有益于自身長期發展的方向,否則,越努力,越危險。
筆者非常佩服一些浙江光伏企業的負責人,他們善于傾聽,善于理解別人真正的需求;他們總能發現有趣的事,也總是能找到同樣有趣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戶;他們總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務冒出來,而且專業、踏實、靠譜;你不用擔心他們突然被其它事誘惑而拋下了你,因為他們最能夠堅持自己認定了的事。
這樣的光伏企業在浙江越來越多,并伴隨著不斷的創意、創新,乃至無限的可能。
他們不是在已經拼殺得白熱化的紅海里去重復別人,而更愿意認定一個新方向,并沿此方向不斷開拓新的世界,他們關注每一個細節,并由此形成有特色優勢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也正是為什么在我們協會里,大家最熱衷的是召開主題研討會,而不是行業中常見的大型論壇。
是什么使得這些企業家能夠擁有獨立于環境之外的思考呢?
NLP理解層次模型顯示,要突破下層帶來的困局,我們需要看到處于上部的另外三個層次——系統、身份和價值。
越是在競爭激烈的時候,企業越是需要靜心思考,除了眼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外,更需要思考清楚的是,我們究竟是誰?當初我為什么選擇進入這個行業?我們正處在怎樣的一個大布局里?我們正處在行業發展的哪個節點上,要往何處去?等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一家有特色的企業,不一定是因為產品技術如何獨到,也許,我們最大的競爭力在于,認定了一件事,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進去,并把這件事做得越來越好。因此,選A或者選B不重要,關鍵是作出了選擇,會讓自己認定它并一直精耕細作下去。
創造力和創新的思路,來自于對自身定位的清晰理解,以及由此而來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抉擇。從這個角度講,拼命賺錢和勤于執行,或許在事實上卻成為了一種戰略上的偷懶。
戰略制定,最重要的不是花大錢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來提供咨詢服務,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讓自己興奮和有趣的事。因為,能夠用錢搞定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2016年,或許真的會成為最困難的一年。如何突破困局?
也許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花時間來多多聆聽他人,以及不斷覺察自我,通過獨立的思考,來解除那些對我們自由思維的限制。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