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互聯網走向實體“物聯網”
已有103612次閱讀2011-12-19標簽:物聯網
大型企業
作為全美最大的工業企業,通用電氣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類應用。其中一種是智能病房。該病房在天花板的隱蔽位置安裝了3個小攝像頭,再借助分析軟件的幫助,即可監控醫生和護士進出病房的情況,提醒他們在進入病房并接觸病人前后不要忘記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電腦視覺軟件還可以分析疼痛難忍的面部表情、精神錯亂的前兆以及其他危險信號,從而向附近的護士發送警報。
通用電氣上月宣布,將在加州北部建立新的全球軟件中心,并聘請400名工程師編寫代碼,以加快智能設備的商業開發速度。該中心主管威廉姆·魯(William Ruh)說:“我們的職責是開發軟件,推動我們的工業互聯網項目。”
2008年,IBM宣布將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項目,利用計算機智能為公用電網、交通管理、食品運輸、節水和醫療領域創造更高效的系統。該公司將這個計劃命名為“智慧的星球”,而業內分析師則好奇,這是否只是一種銷售戰略。
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IBM CEO彭明盛( Samuel J. Palmisano)強調稱,這個項目源于該公司的研發團隊,而非營銷團隊。“由于技術都有了,所以時機很恰當。”他說。
如今,IBM表示將以“智慧的星球”的名義,在全球開展2000多個項目。例如,在美國愛荷華州迪比克市(Dubuque),IBM與當地政府共同開展了一個長期項目,使用傳感器、軟件和互聯網計算技術來改善該市的自來水、電力和交通狀況。在今年的一個試點項目中,共有151戶家庭安裝了數字水表,并借助軟件來監控自來水的使用和狀態,提醒居民減少用水量,并對可能的漏水發出警告。這一試點項目的節水率達到7%,對于地處美國中西部、人口約為6萬人的迪比克市而言,這相當于每年節水約6500萬加侖(約合24.6萬立方米)。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IBM則使用地面和航空傳感器以及人工智能軟件來為當地的防災部門提供服務。該系統可以在暴雨和泥石流發生前48小時進行預測,并疏散人員,避免去年因為泥石流導致70多人死亡、數千人流離失所的慘劇再度發生。
計算機行業的下一個發展方向并未脫離消費互聯網,只是將其應用到了不同的領域,而且同樣要面臨隱私和公民自由權的質疑。互聯網搜索、網絡廣告以及智能手機應用中使用的形態識別和機器學習等軟件技術,也可以幫助智能設備管理能耗、醫療和交通問題。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就是很好的例子。配備人類駕駛員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加州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行駛了數千英里。與谷歌的搜索和廣告業務相同,雖然這只是一個研究課題,但同樣使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技術。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