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心翼翼地行進在盈虧生死線上,對于許多鋼企來說,高企的財務風險也是危險的“定時炸彈”。中鋼協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86家重點鋼鐵企總負債達3.02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元。亦即86家重點鋼企平均每家負債348.8億元!
3萬億元意味著什么?這是今年上半年86家重點鋼企全部銷售收入的1.67倍,是這些鋼廠利潤總額的1327倍!
此外,今年上半年,鋼鐵業總資產負債率已達69.47%。雖然行業特性決定了鋼鐵業資產負債率整體偏高,但即便如此,當資產負債率超過80%,警報也拉響了。而在這些重點鋼企中,其中有39家鋼企今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超過80%,15家鋼企超過90%,更有5家鋼企超過100%。另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重點鋼企9月末的資產負債率數字已變為69.63%,達到了近10年來的歷史高點。
對此,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此前甚至表示,也許用不了一年,鋼鐵業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不是產能過剩,而是資金鏈斷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鋼鐵產業上演的這部堪稱《悲慘世界》的大戲中,除了主角鋼企,鋼貿商也扮演了令人嘆息的角色。
鋼貿行業中有這么一個段子:鋼廠吃肉,鋼貿商啃骨頭;鋼廠啃骨頭,鋼貿商喝湯;鋼廠喝湯,鋼貿商喝西北風;鋼廠喝西北風,鋼貿商吐血。
對號入座,當鋼廠大面積虧損,鋼貿商也只能無奈大口“吐血”。作為鋼廠和下游客戶之間的中間商,近年來,鋼貿商頻頻遭遇客戶推遲訂單、拖欠貨款,加上銀行貸款收緊,鋼貿商資金鏈日趨緊張,部分已陷入斷裂危機。
在曾經最繁榮的年代,上海及周邊地區的鋼貿企業曾一度發展到6000余家,從業人數多達6萬。但如今,這些鋼貿企業幾乎銳減了一半,勉強活下來的企業,也在掙扎之中。
而鋼貿老板,這個曾經鮮衣怒馬、風光無限的財富群體,也頻頻與“跑路”、“自殺”等字眼掛在了一起。據媒體此前報道,福建省周寧縣上海商會一位女老板所記錄的“死亡筆記”里,已有不下10名鋼貿老板自殺。而導致他們走上絕路的直接原因,正是持續的生意虧損和銀行催債。
鐵礦石期貨叫板壟斷定價 鋼企欲借多元化“救贖”
當然,對于中國鋼鐵業來說,好消息還是有的——鐵礦石期貨的問世正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
多年來,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鐵礦石的定價權始終掌握在少數寡頭手中。高企的鐵礦石價格,讓中國鋼鐵業一直存在著為“三大礦山打工”的說法。即便近年來鋼價大幅下跌,鐵礦石價格仍處在高位,鋼價的跌幅遠大于礦價的跌幅。
事實上,中國鋼企此前大批奔赴海外尋礦買礦,最重要的動力正是為了提高礦石自給率,加大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的話語權,以更優惠的價格獲取穩定的鐵礦石供應,降低生產成本。經過數年鋪墊運作,其效果也已有所顯現。
拿武鋼來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這家中國鋼企頻頻“出海圈地”,到2012年已成為全球鋼鐵制造商中最大的鐵礦石擁有者,預計其2013年海外礦石年產量可達1500萬噸,2016年可實現鐵礦石的全面自給。
另據五礦集團副總裁李福利預計,中國鋼企海外鐵礦石權益礦產量在2015年將達到1.5億噸,從而有望扭轉鐵礦石價格由國外礦業巨頭主導的局面。
而今年10月1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球首個以實物交割的鐵礦石期貨,或將為中國鋼企叫板三大礦山,爭奪鐵礦石定價權提供新的利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