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大修基金,電梯維修犯難
徹底根除電梯隱患,需多方下藥。但是小區(qū)電梯出現故障后,為何不動用居民繳納的大修基金進行維護?在記者采訪中,不少市民對此提出質疑。
渝中區(qū)人和街58號居民樓的兩部電梯最近就一直“鬧別扭”:一部電梯停止使用,一部電梯一天只開三次,每次一小時,讓住家戶怨聲載道。
“我們也希望早點讓電梯運行起來,方便大家出行,但電梯維修費從哪里來?”人和街58號物業(yè)管理公司副總經理肖宏偉很無奈。
肖宏偉稱,誰受益、誰出資,電梯壞了居民應集資維修,但部分居民遲遲不愿繳納大修基金,導致維修費一直籌集不齊。他說,該棟樓的兩部電梯都屬于超齡使用,改造費需要近27萬元。對于這筆錢,部分業(yè)主一直“不買賬”,不是以樓層低不使用電梯為由拒絕繳費,就是在應該按居住面積分攤費用,還是按樓層高低來繳費的問題上爭執(zhí)不休。
無獨有偶。南坪四公里某小區(qū)的居民,最近也遭遇了“電梯罷工”——一棟樓的兩部電梯,每天只開一部。小區(qū)物管稱,兩部電梯年底將進行年檢,需更換3個零部件,但這不在電梯公司維保范圍內,要更換必須啟用大修基金,需1萬多元。但是在小區(qū)480戶業(yè)主當中,只有170余戶繳費,物管為了減輕負荷,只好每天讓其中一部電梯“休息”。
為什么部分業(yè)主不愿意繳納大修基金?該小區(qū)居民趙先生的話很有代表性。他說,房子入住不到5年,電梯就出現故障,房子一般要住幾十年,現在就把大修基金用了,往后電梯還要不斷保養(yǎng),也就還要不斷投錢,“電梯能在不動用大修基金的情況下修好,這是最好的。”
鑒于目前我市10年以上的老舊電梯已達1777臺,讓業(yè)主一下子補齊大修基金是件難事,但電梯遲遲不維修又無法保障安全。怎么辦?
人和街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陸遠秀建議,政府部門需對電梯使用設立專項維修基金,確保電梯維修時有資金保障,同時出臺實施補交居民樓電梯大修基金的硬性規(guī)定。當然,要居民一下子拿出數百上千元大家也接受不了,那可以采取每月分期繳納的方式。若居民不信任物管單位,可以選出居民代表或成立業(yè)主委員會,保管這筆費用,確保每筆開支有賬可查。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