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達機電事業群業務處副總經理 劉佳容:
綠色制造是21世紀全球制造技術的發展方向,不論是新建工廠還是舊工廠的節能改造,其市場潛力都很巨大,特別如冶金、石化、市政建設、橡塑、紡機、電子制造、建筑等高能耗、高污染類制造企業,都應盡早開展節能改造。
臺達擁有20多年服務國內工業用戶的豐富經驗,并擁有齊全豐富的產品線,在綠色制造方面不僅身體力行,也在各行業擁有眾多成功應用,目前已經成為國內企業節能改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近年來,臺達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拓展行業市場:
一是,加大各類節能減排、高速高精的通用型新產品研發力度,利用不斷涌現的新的控制技術,研發性能更加出色、更加貼近終端用戶需求的通用產品,以領先全球的產品和服務,幫助用戶贏得市場先機。
例如,臺達APF2000系列有源電力濾波器可有效改善供電質量,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壽命,節能降耗;SVG有源無功補償器可替代傳統無功補償柜和無源濾波器,可解決濾波補償問題,大幅提升電力品質,具有顯著節能降耗效果。
二是,發揮臺達多年來在服務國內各行業工業用戶豐富經驗和技術積淀,以行業需求為導向,針對不同行業用戶的特殊需求做細做深,提供符合行業節能、降耗需求的行業專用型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讓用戶事半功倍,輕松步入綠色制造。
例如,臺達專為注塑機行業開發的VFD-VJ系列油電伺服系統能精確控制整個注塑過程所需的壓力與流量,消除高壓節流的能源損耗,達到節能省電的效果,比變量泵油壓系統省電40%,比傳統定量泵油壓系統省電60%,同時降低系統油溫,是一舉數得的最佳系統,最高節能率達70%,平均節能率30%以上。
三是,在項目市場方面,臺達專門成立了項目事業單位,并且在過去三年中開展不少有影響力的項目,在化工、冶金、軌道交通、建筑節能、工廠綜合節能等領域屢有突破。特別是獲得LEED黃金級認證的綠建筑--臺達桃園研發中心,全面整合臺達建筑能源管理解決方案,相較同規模的傳統建辦公筑,一年節電高達53%,節水可達75%。這已經作為經典案例推廣給了國內用戶,相信會對國內的綠工廠有所幫助。
編輯寄語
走過近兩個世紀的工業制造發展,曾經給資源、環保與生存帶來巨大的挑戰與災難,但是那些工業發達國家到現在并沒有變得越來越壞,而是越來越好。同樣,我們在嚴重的環保詬病中生發"美麗中國"的誓言,在相對落后的經濟競爭中生發"發展中國"的目標,這二者同時構成了新一屆政府提出的"中國夢"的內容。美麗與發展二者并不矛盾,也非不可兼得,在越來越發達的工業科技和政府借鑒、反思下的支持,政策支持與充分市場化運作,綠色工廠搭建的生態制造必會給予我們一個干凈舒心的未來。
我們無法回避中國是一個經濟與科技正處于發展中的落后國家,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常常以巨大物質與資金投入換以微薄利潤的"薄利多銷"式競爭,仍然被發達國家冠以"傾銷"或國際環保標準建立"綠色壁壘"的桎梏,在被動中跟隨著西方發達國家標準進行著中國綠色工廠的搭建與制造。帶著些許盲目,有人放棄了某些市場,有人離開了某些行業,只有少數實力派企業堅持著夢想,投入綠色工廠生態制造。另一方面,先進的自動化科技將工廠制造帶入了一個更加高效節能的福地,品質與價格的市場競爭倒逼著企業持續增加自動化軟硬件的投入。由此來看,主要由自動化技術發展引領的高效節能的綠色工廠生態制造,在競爭與效益的需求下將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此同時我們不能樂觀的看待中國的工業制造整體上在走向綠色節能的發展道路,據另一份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的份額,正是這一部分中小企業在低端制造市場以高投入微贏利持續供應著國內低端消費市場,每一個中小型企業及作坊式生產的背后帶來的是最大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但是在收益與投入之間,他們多數不考慮先進自動化設備的引進。誰來管理、約束并幫助引導這個群體來進行綠色制造的轉型升級?相關政府部門不僅需要認真履新職責,更需要為這個群體提供融資貸款與綠色補貼,使之在有利于利益與發展的思考下積極轉型升級,才能為整體的經濟競爭與民生生存質量的提高切實發力。
正如本期欄目嘉賓B&R市場部經理宋華振所言,綠色工廠生態制造是一個全局的概念,需要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解決。市場的自我安排與政府的政策支持、補貼,一樣都不能少,二者的有機結合,積極作為,美麗中國與發展中國為主基調的中國夢必然會并行奔馳在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