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樓宇經濟”模式實探一:把大堂租給銀行
已有103327次閱讀2011-11-29標簽:樓宇
集聚高品質經濟體
在福田區采訪,區經濟促進局局長張尊眾給記者提供了一大摞今年以來他們調研轄區各樓宇的經濟報表。透過這厚重的統計和數據分析,給人最為直觀的印象便是效益喜人:2010年,在福田區繳納國地稅合計億元以上的商務樓宇(簡稱“億元樓”)有50棟,繳納稅收合計311.46億元。更讓人驚奇的是這50棟樓宇,總占地面積僅為50萬平方米,不足1平方公里。
“過去全國各地都在做產業園區,動輒以幾十、數百平方公里計算,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現在我們做‘樓宇經濟’,僅以平方米計算,同樣聚集高端產業、高端品質的經濟體,發揮了同樣的發展功能。”今年初,挑頭調研“樓宇經濟”的福田區區長張青山這樣告訴記者。在他手里,還有一份歷經半年心血的成果:加快推進產業升級若干措施(2011-2012)的報告。
“目前,福田區還有一批在建和改造的商務樓宇,今年竣工及投入使用的項目有7個,占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已開工、正在建設中項目有26個,占地面積41.3萬平方米,明年擬開工的項目6個,占地面積81萬平方米,這三類項目總占地面積也僅有1.4平方公里,投入使用后卻將極大地拓展‘樓宇經濟’的產業發展空間,其中深交所大廈、平安國際金融中心、中信證券大廈、博時南方基金大廈等重點項目將成為‘樓宇經濟’的增長潛力,預計2011年稅收超億元的樓宇將達到55棟。”張青山如數家珍,抖露福田的“家底”。
“當然,高端商務樓宇在集聚高品質經濟體的同時,也承載了高端人才。”深圳市匯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業樹鴻告訴記者,以招商銀行大廈中的招商銀行為例,員工中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占55.9%,其中,研究生以上占27.5%,2010年在崗員工人均工資達17.31萬元,充分顯示出樓宇經濟是名副其實的高收入、高質量經濟。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