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視作偷工減料和廉價商品代名詞的"中國制造",正在以全新的設計、優良的質量和適中的價格重新登場,一些設計感很強、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不僅征服了國內的消費者,也受到了國際關注,從中國時尚的國家主席夫人彭麗媛主要穿著國產品牌,這極大地提振了國產品牌的影響力和利潤。但是工業制造能否像中國第一夫人一樣呢?而不是中國足球,雖然很努力,但是在世界卻不夠響亮。
外媒體看中國制造

曾在麥肯錫咨詢公司任職超過17年的麥克·謝爾曼說,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信心不足,不是因為中國品牌推廣不夠,關鍵還是質量。那么,國內外消費者眼中的 "中國制造"質量究竟怎樣?又如何才能重拾消費者信心呢?
越南網報道,目前在越南市場上銷售的中國商品因質量差,已遭到當地消費者的抵制。而同樣在該國市場銷售的泰國進口商品,雖比中國產品貴20%~30%,卻因質量好而受到青睞,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中國產品的市場地位。此外,更有日本媒體表示,中國沒有條件抵制日貨,先超越日貨再說。
不僅在亞洲地區如此,在歐美國家同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中國制造"質量問題。相信讀者看到以上消息,失望之余更多的是氣憤。為什么"中國制造"在國外如此不堪?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國人眼中"中國制造"的質量又如何?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2012年中國質量發展觀測報告》顯示,目前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滿意度分別為64.72分和62.3分,還沒有達到"滿意"的水平,這是首次由獨立的第三方科研機構進行的完整觀測。
有網友調侃,"日本制造"一流產品留國內,二流產品銷歐美,三流產品賣中國,而"中國制造"一流產品輸歐美,二流產品銷亞洲,三流產品留國內(因加稅而被迫高價銷售)。我們看到,"中國制造"無論是一流產品在國外,還是三流產品在國內,都因為質量不佳而頗受微詞。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