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工博會的企業中,中國制造商占了一半,沈陽新松、廣州數控、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頓、江陰納爾捷機器人等上演了中國機器人行業有史以來最為“壯觀”的一次亮相。考慮到目前中國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有一半都依賴進口,這次集體登臺,便顯得意味深長:這塊誘人的蛋糕,“中國自造”的機器人能分得多少?中國機器人產業能否借助這股大潮趁勢崛起,快速成長?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瑞士ABB集團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顧純元在工博會上告訴記者。ABB集團此次展示的是工業機器人史上體積最小的“速度選手”——IRB120機器人,其熟練、快速的鼠標組裝演示讓人印象深刻,打破了大眾對于機器人都是龐然大物、只能從事力量型勞動的陳見。
作為全球電力和自動化技術的巨頭,從2005年起,ABB機器人的生產、研發、工程中心都開始往中國轉移。目前,中國已經成為ABB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場。2011年,ABB集團在華銷售額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1%。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安川電機也緊跟ABB的步伐,今年3月正式落戶中國,將進行工業機器人設備以及附屬品、零部件的開發、設計、生產。
國外巨頭紛紛在華建設生產基地的背景是:在迄今為止,中國4.6萬臺的累計工業機器人數量中,國外進口品牌超過了一半。此次展覽,除ABB、安川電機外,FANUC、德國庫卡、史陶比爾、那智不二越、愛普生、斯圖加特、車樂美、平田機工等國外知名企業無一缺席。“但這些巨頭并沒有帶來任何值得驚喜的創新技術”,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的發起者王健告訴記者,“這只是一次意在銷售的商品展銷會”。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每一萬名產業工人中擁有機器人的數量是21臺,而國際平均水平是55臺,其中美國是135,德國是251,日本是339,韓國是347。或許正是如此大的缺口讓這些巨頭們認為,更智能、更安全、更具創新性的機器人并不是中國所最需要的,在當下,那些能提供高效生產、高性價比的產品已經足夠填滿中國饑渴的腸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