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的跌宕起伏,讓核電的何去何從又成為熱門話題。核電清潔低碳,但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歐洲在核電發展方面走在前面,但無論是“挺核”還是“棄核”的歐洲國家,都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
歐盟
將建核安全體系
目前歐盟境內有143座核電站,分布在14個國家,其中,法國58座,英國19座,德國17座。法國與英國共有77座反應堆,超過歐盟國家核反應堆總數的一半。迫于國內壓力,德國和瑞士已經決定關停境內的所有核電站,意大利也公投否決了重啟核電發展的計劃。與之相反,法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會放棄新一代核電站的建設計劃。另外一些歐洲國家,如芬蘭、瑞典和捷克等國家對核電發展也仍然持扶持態度。但在歐洲民眾整體反對核電建設的背景下,任何一個歐盟國家發展核電的決定都是艱難的。
決策不同,壓力相同
歐盟國家的核電站設計壽命大約在40年左右,如果需要延長其使用壽命,則需進行技術維護升級。目前歐洲地區核電站的平均“年齡”為28歲,其中法國和拉脫維亞均為24歲,英國的已達34歲。而宣布逐步關停核電站的德國,現在的平均年齡為29歲。按照目前的經驗,重新建造一座核電站,從立項集資到建成投產,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且建設的一次性投入與維護費用大。因此,升級目前國內的核電設施對于繼續發展核能的國家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法國、芬蘭和瑞典等國已經宣布對本國的部分或全部核電站進行升級以延長使用壽命。但并不是所有的核電站都值得升級。鑒于過高的升級邊際成本、技術嚴重落后以及核安全壓力,歐盟希望盡快關閉使用蘇聯技術的核電站。去年11月24日,歐盟宣布支持保加利亞、立陶宛和斯洛伐克關停此類核電站,并提供5億歐元的援助。
在歐盟內部,無論是“挺核”還是“反核”國家,都面臨地緣政治壓力。時不時遭俄“斷氣”的歐盟,一直試圖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對于法國來說,核電技術已經不僅僅是法國技術和利益的代表,更是本國能源獨立的象征。同樣,擺脫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也是波蘭支持核電發展的重要原因。
壓力測試,安全啟示
歐盟在2011年11月24日發布了核電站壓力測試中期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歐盟委員會開始考慮建立“新歐洲核安全體系”。
報告顯示,“歐洲核電站在處理安全余量中缺乏一致性”。也就是說,歐盟的核能安全缺少一個統一的維護機構,安全責任被分散到多個不同的部門,造成協調應對災害的能力不強。同時,“歐盟國家的核電站沒有共同的安全標準或準則”,不同國家間不同的安全標準無法一致應對共同的核災害。
與此同時,壓力測試報告建議,應制定核風險管理計劃,應對可能發生的對一個以上歐盟國家或鄰國造成影響的核事故。這一建議體現出的“歐洲應急能力”,符合歐盟正在編制的災難響應計劃。
在最新發布的“2050能源路線圖”中,歐盟對各國是否繼續使用核電持中立態度,也沒有給出未來歐洲核能發展的預測和建議。根據“路線圖”的描述,到2050年,歐洲核能仍將占全部能源需求的15%到18%,雖然絕對值大大提高,但份額與目前大體相當。
德國
棄核之路充滿未知數
德國聯邦經濟和科技部發言人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在能源和環境政策方面有三大目標,放棄核能只是其中一個部分。這三大目標,一是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80%,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使其在未來成為德國主要的能源來源,三是大量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