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壓力,走核電發展之路
法國是一個化石能源資源欠缺的國家,加之經歷幾次石油危機的打擊,60%以上的法國民眾仍對發展核能表示認可。然而,幾次核電站事故令核電發展蒙上陰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世界公眾包括法國民眾在內,加深了對核電的擔憂,影響了對核電的支持度。福島核泄漏事故以及法國南部馬庫勒核廢料處理中心的爆炸事件等,讓不少法國民眾深感恐慌,一些反核組織和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大規模使用核能,要“讓核能遠離法國”。
面對反核群眾的游行示威和在野黨的批評,法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會因此修改目前的核能政策。法國總理菲永把核電視為能源的“未來解決方案”。法國外長朱佩說:“至少數十年內,我們沒有辦法不使用核能”。法國環境部長科希丘什科—莫里澤女士也強調指出:“核能是一種很好的能源,我們要做的是應該不斷增強其安全性”。
時下,核電技術是法國手中叫得響的一張經濟“王牌”,放棄核電意味著將對法國的“工業、經濟和就業構成災難性影響”。據有關方面統計,法國核能工業創造的附加值每年達200億至280億歐元。
法國的核電不僅滿足了自身需要,而且還向鄰國出口。因核電減少石油進口每年可為法國節省外匯240億歐元。據估計,如果法國關閉核電站,將會損失4000億歐元,且威脅到100萬個工作崗位。有專家認為,不論別國“棄核”之路如何走,法國都將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別無選擇地繼續走發展核電之路。
安全管理,成核能發展的關鍵
當然,核電安全是核能發展的關鍵,“零風險”是當下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貝爾納·畢戈認為,法國擁有的由法瑪通和西門子(微博)公司聯合開發的新一代核反應堆EPR,屬第三代核電技術,可以滿足安全方面的需要。法國核工業集團阿海琺公司也表示,反應堆EPR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即便出現堆芯熔化的最壞情況,也只是限制在核電站內部,不會讓其外泄。
由于有一整套嚴密的運行機制,并按照《核安全公約》采取了系列化、標準化的管理。歐洲最大電力運營商法國電力公司近日宣布,在原有的安全措施基礎上,公司將追加巨資,用于核電站的安全加固與防范工程,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確保核電站萬無一失。這些舉措無疑為法國繼續推進其核電計劃增加了底氣。
一直以來,法國發展核電注重信息透明化,盡可能消除公眾對核電的疑慮。為此,法國電力公司經常組織公眾、媒體參觀核電站和核電設施,向社會和民眾普及核電知識,介紹核電獨特的優勢與安全性,贏得了許多法國公眾的支持。此外,在各方參與討論的基礎上,法國通過頒布一系列法律,如《能源白皮書》、《信息透明與核電安全法》等,為核能的建設與發展保駕護航,從而成就了今日法國核電事業的成功發展。
長期考量,確保能源可持續發展
法國堅持發展核電更長遠的考量是,確保戰略資源——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自1951年人類開始利用原子能發電以來,法國搭上核電發展“快速列車”,建立了強大的核能工業體系,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63300多兆瓦,占總發電量的78%,其比例位居主要工業國的首位。
核能不僅對法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為法國今天享有水清、草綠、天藍的生態環境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法國發展核能的最終目標是控制能源消費,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根據法國的目標,30年以后,將以現有能源消費水平創造相當于目前兩倍的財富。為使這一遠景規劃從夢想變為現實,核電具有突出的優勢和潛力。
正如法國業內人士所言,“核能并不是能源問題的唯一解決辦法,但是我們一定找不出不包括核能的其他一攬子解決方案”。
鏈接
德國
2010年秋天,默克爾政府曾決定將關閉德國現存核電站的時間延長到2036年。2011年5月30日,默克爾的態度突然大轉彎:她宣布德國將在2022年廢棄核能,不僅如此,屆時德國還將兌現《京都議定書》的減排承諾,同時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翻一番,增加到35%。
在德國政府宣布這一決定后,有8所核電站永久關閉,現存另外9座核電站將逐步退出。
法國
據法國能源機構公布的數據,法國核電上網電價約為每兆瓦時50歐元,而生物質發電為每兆瓦時120歐元,風力發電每兆瓦時150—180歐元,太陽能每兆瓦時達到250至600歐元。法國電力公司眼下平均每千瓦發電量僅排放48克二氧化碳,在歐洲名列前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