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聯盟的主要目標
1、3~5年內戰略聯盟承擔精密制造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150項以上,資金投入總額30000萬元以上,攻克一批制約精密制造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獲取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帶動戰略聯盟申請新增專利200項以上,專利池共享專利總量1000項以上,形成系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地方標準規范;
2、3~5年內戰略聯盟帶動精密制造產業相關產值超過500億元;發展汽車零部件、精密特種加工技術與設備、精密檢測技術與設備、光電子加工技術與設備、精密醫療器械、機器人等高技術產業領域,形成精密制造領域完整的產業鏈;
3、建設戰略聯盟中試基地,形成國家級技術創新公共平臺和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的科技創新中心或研究開發基地;
5、聯合部屬高校培養形成高素質的精密制造技術創新隊伍和人才梯隊,引進和培養中高級精密制造技術人才100名以上,聘請20名左右的高校院士和專家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或咨詢顧問,籌建精密制造領域的院士工作室4間。
(二)戰略聯盟的重點研發方向與重點課題
1、精密制造標準規范及專利池建設
實行“標準先行”戰略,選擇一些對行業建設有重大影響的共性關鍵標準給予優先重點支持,搶占技術規范和標準高地。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以企業為主體,以自主創新為主線,制定和開發一系列產品標準規范。建設精密制造領域的專利池。
重點課題:精密制造基礎標準規范研究
研究制定一系列面向共性技術、產品的基礎標準規范,包括精密制造設備標準、工藝標準等。
課題主要指標:3~5年后形成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5項。
2、精密制造公共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重點課題:精密制造檢測平臺
建設完備的精密檢測平臺系統,形成面向精密制造產品的測試平臺;依托聯盟資源建設能面向精密制造行業提供測試服務的公共測試中心。通過精密檢測中心共享服務平臺和測試技術隊伍的建設,購置一批高水平的分析測試儀器、相關配套設備和功能軟件,重點開展精密測量技術和產品檢測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如非球面測量、表面微觀形貌測量、表面粗糙度測量、表面質量測量等,為各領域和各行業的精密制造企業提供各種常規的產品測試、中間試驗、質量檢測、產品評價等服務。
重點課題:精密制造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
開發精密制造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依托華南精密制造技術網建立統一門戶平臺,面向行業提供產品開發、產品展示、資源共享、文檔管理等公共服務。
課題主要指標:管理科學、運作良好的精密檢測技術中心基本建成,擁有一批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具備較強的二次應用開發能力、對外服務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每年服務500家以上的精密制造企業。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