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模式的特點是迅速直接,合作多以單個項目或成果為主,優勢互補明顯,主要側重一次性操作,技術轉讓、項目轉讓、服務咨詢、人員培訓是其主要形式,轉讓或項目履行完成,合作終止,學校無須再投資,不承擔什么風險。
2、中介協調型合作模式
由于目前幾種合作主體都是直接利益方,在合作的整個過程中,有的分歧難以消除,如技術成果的成熟度問題、資金投入是否到位、產品開發與市場進入是否有效、權益與利益的擁有與分配標準等。另外,經常因為信息交流渠道不暢導致校方成果價值與企業方的市場機會流失。于是,近年出現了以中介機構為紐帶的合作模式。中介機構有政府的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校產業推廣服務中心、社會科技推廣服務機構以及一些媒體附屬的科技成果傳播機構等。
(1)、北建工走進時代致力產學研合作:2012年5月30日,時代集團人力資源部組織召開了一次產學研專場對接會,北京建工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系的老師一行6人由其副院長帶隊來到時代集團,與之峰、股份兩個產業的研發副總裁進行了產學研合作的討論與交流。會上,人力資源總監鄭榮首先介紹了時代集團整體情況和發展歷程,其后是產業的研發情況的具體內容,之峰副總裁楊長江介紹了儀器產業的主要產品情況和研發方向,會議在愉快暢談、期待更進一步合作的氛圍中結束,雙方一致認為,在專向人才培養、項目合作方面均找到了對接合作的空間。更多點擊進入
該模式的優點是能廣泛收集產學研合作的供需信息,多形式傳播信息,主動牽線搭橋,以中介人的身份協調各方分歧,并提供某種形式的擔保,負責信息真實性的調查與利益分割等,可潛意識地降低供需多方的風險程度,促進合作成功。
產學研合作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作為推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它在誕生之初就天然地將政府、企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然而在多年的產學研合作實踐摸索過程中,一些關乎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如何定位政府、企業與高校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更好地激發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又保證風險利益的主體企業肯投入、樂于投入,從而形成產學研合作鏈條的良性循環?政府、企業、高校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實力的競爭,隨著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決定性作用的不斷擴大,通過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將高校創造的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產業優勢,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美國奧斯汀大學校長福克納在今年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就表示,“大學要服務于地方經濟,幫助所在地區解決社會問題也是大學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大學必須研究當地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方面,這些情況既緊迫又容易察覺,把好脈方能更貼切地為地方服務。”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