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他發微博如下:
#慈善公益到底應該怎么做?#公民群眾參與善行的熱情高漲,但這個新鮮事物也帶來了極大的質疑和困擾。老漢覺得時機己經成熟,大伙應心平氣和的各抒已見,擺事實講道理,正常理性的爭論只會啟發每個公民的思考。我們都公認:公開公平透明監督是基礎。但公司能與商業和公益掛鉤嗎?個人捐獻能與轉發綑綁嗎
@AC空氣稀薄 對我們說,并非薛的所有言論他都反對。他是從魯若晴事件開始關注薛的作為,對薛倡導的陜西古建游,代言萬表網和暴風影音轉發捐款等都表示過質疑。他稱自己是真正了解過一些情況才會提出質疑,而這些質疑的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打通商業和慈善。
@AC空氣稀薄 進一步介紹說,山西古建游是因保護古建筑而發起,由薛蠻子以搶救之旅為名義呼吁組織了大量人士前往參訪,然而采訪團由一家嶄新的旅游公司@逸香高端定制 負責組織,薛正是該機構的投資人。
另一個事件中,薛在微博為萬表網手表做宣傳,同時推出了購買手表一塊就捐款50元給薛的慈善事業的活動,萬表網也是薛的投資項目。
兩個例子都可以看出薛蠻子這樣的模式:利用號召力提出某項公益倡議,吸引眼球,將投資項目嫁接進這些公益項目,用投資項目的產品銷售量換取相應的公益捐款量,最終提高產品銷路,提高公益捐款量,還成全薛蠻子本人美名。
在暴風影音代言中,也可以看到上述模式的影子,只不過這一次產品銷路變成了暴風的知名度。
而@王小石頭兒 ,更稱在“質疑”薛時,竟然被新浪“禁言”,這事兒讓他特別憤怒。他說,
“5月29日早上我發了一條轉評微博,批評薛蠻子。結果11點微博被刪,同時被禁言。收到通知就是因為被刪那條微博。但是舉報大廳沒有此舉報,且不允許自辯。顯然是黑箱操作。找微博管理員等咨詢,無任何答復。”
他說,“把慈善沾染溢價營銷的銅臭氣,就會讓剛對慈善有興趣的民眾產生反感而放棄參與的意愿,這是在毀掉慈善。”
慈善向來有多種方式與觀念,而互聯網尤其是微博、SNS上的操作更加大了多種觀念彼此間的撕扯甚至對立。
為了更平衡地看待這個問題,媒體查到一些在國外已流行開來的慈善與商業營銷結合、并被認可的做法。比如摩根大通在Facebook上發起投票,讓Facebook用戶選出一些小型慈善機構,以接受摩根大通捐出的500萬美元。再比如,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拍賣--誰能明晰地分清這是巴菲特的個人秀還是純正的慈善?為什么摩根大通與巴菲特能將慈善與“炒作”結合,薛蠻子就不能?什么是“炒作”?界限又在哪兒?
我們能區分的,是薛蠻子借機推銷了他投資或有利益相關的項目(如萬表網),而摩根大通與巴菲特沒有。
除了厭惡薛蠻子的慈善行為走味,同為投資人的宗寧(@萬能的大熊)還向表示,他所擔心的是薛的這種自我炒作積累粉絲的模式一旦被更多人認可,會使投資圈的規則就此打亂,最終傷害創業者。他已經發現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某些專為創業者尋找投資人的投資中介開出可笑的條款:找到投資要收中介費,沒有找到投資,創業者自行找到投資也要收費。而這個可笑條款仍能被某些人接受,背后的許諾是,中介可以為團隊引見到薛蠻子(只是引見而已)。
“人氣讓更多的創業團隊涌向明星投資人,但是這并不會增加被投資的幾率而是增加了自己付錢的幾率,投資人更多時候變成了投資顧問,像明星一樣四處講授投資理念創業知識,把投資做成了服務業,最終受害的創業者自己。”
薛蠻子微博長鏈能甩多遠、舞多久?
在質疑壓力下,薛蠻子會調整自己的微博策略嗎?你如何看待他在微博上衍生出來的這一系列結晶?你是否贊同微博公益代言?你是否就是暴風慈善代言中的一次--微不足道的、幾萬分之一的--轉發?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