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由資源環境制約向生態環境友好型轉變。從長遠看,煤炭行業應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加快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研發,推進煤礦向綠色礦山模式發展。
實現從“量的崛起”到“質的繁榮”
記者: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產能41億噸、產量39億噸”控制目標,許多人感覺有些“保守”。這一目標最終會不會像“十一五”一樣被突破?
謝和平:“十二五”規劃提出嚴格控制煤炭總量增長,為我國煤炭產量設定一個“天花板”,這是正確的、必要的,目的就是要推動煤炭工業由過去的“量的崛起”轉向“質的繁榮”。
如何保證“天花板”不被突破?首先,要在煤炭行業全面推行科學產能的理念和標準,用以規范和約束生產與供應,嚴格控制煤炭總量增長速度,使煤炭工業徹底改變目前“高危、污染、粗放、無序”的形象。
其次,要創造有利于科學產能發展的社會環境,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嚴格監督和規范煤炭供需市場,將科學產能的標準作為煤炭企業的門檻,不符合科學產能標準不開礦、不落實安全條件不生產。按照“一個礦區由一個主體、一個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的原則,培育合格的煤炭開發主體,提高煤炭開采行業準入門檻,引導煤礦向安全、高效、綠色方向發展。
同時,還要建立煤炭市場的檢查和監督機制,定期組織對煤炭企業生產運行情況進行督查。目前我國煤炭行業行政管理部門較多,職能分散、交叉與缺位并存,政出多門,缺乏溝通與協調體制。做好頂層設計,協調各方利益,調整體制機制,加強源頭管理,以此促進煤炭行業科學發展至關重要。
記者: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煤炭市場需求的增大,另一方面則是煤炭科學產能供應的不足,需求和供應之間存在的“量差”如何解決?
謝和平: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高煤炭行業的科學產能。要按照保持已有,改造一批,以新建礦井為主的原則全面推進煤炭工業科學產能的發展。
一方面,在保持已有1/3科學產能的穩定生產;爭取對另外1/3未達標但可改造的煤礦,從科技上進行攻關和技術改造,使其達到科學產能的要求;剩下1/3落后和不可改造的部分逐步予以淘汰。
另一方面,新增產能嚴格按科學產能標準開工建設。可以通過進一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力度,提高煤炭工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高標準、高水平地建設國家規劃的14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通過加快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進一步擴大煤炭科學產能規模和安全高效礦井數量,形成一批技術力量強,資金實力雄厚的現代煤炭企業集團,以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產業、產品和組織結構優化升級,走高端、高附加值產品的發展之路。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