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先行快速集聚產業
物聯網是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置感知識別物體,并通過網絡傳輸互聯進行計算、處理,從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互和無縫鏈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2011年物聯網白皮書》顯示,物聯網正在成為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美、歐及日韓等國,物聯網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電力、物流、安全管理和公眾服務等領域,與之相關的傳感器、RFID(射頻識別)工業及高端軟件與集成服務迅猛增長,我國物聯網也將在“十二五”期間由起步發展進入規模發展階段。
2009年以來,重慶南岸區依托“國家移動通信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重慶郵電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研究所等研發資源,啟動物聯網產業建設。南岸區電子信息產業辦公室主任馬勇介紹,最初南岸和多數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地區一樣,將吸引物聯網研發機構搞技術開發作為重點,接著又準備引進傳感器等關鍵元器件制造企業,但由于看不到有效需求,企業不愿投入,研發機構也沒有積極性。“經過詳細調研論證后發現,物聯網發展緩慢,關鍵在于相關技術產品缺少規模化應用,沒有應用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產業就無法做大。”南岸區區長劉寶亞說。
自2010年下半年起,南岸區確定了以示范應用為驅動,充分整合現有技術資源,培育市場需求,帶動產業集聚的物聯網發展思路。劉寶亞介紹,通過與中國移動等企業合作,南岸每年直接投入5000萬元以上實施以“智能城市”為主體的物聯網示范應用,先后開展了具有家庭安防、視頻監控、家電控制功能的“宜居通”,具有實時監控、故障報修功能的“電梯衛士”,能夠實時監控兒童行蹤和人身安全的“家校一卡通”等物聯網示范工程,南山森林防火、東港及朝天門市場智能物流、環境監測、二維碼行業應用等一批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也陸續啟動。
重大應用專項的規劃和實施,使市場對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的需求不斷拓展,也極大增強了對物聯網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吸引力。2010年底,南岸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中國移動公司物聯網基地等相繼落戶,并帶動北大方正、北京千方、中感科技、源通世紀、城投金卡等20多家知名物聯網企業入駐,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產值300億元。
打造民生應用鏈 實現規模發展
在集聚產業的同時,南岸區把打造針對民生服務和公共管理領域的物聯網研發、制造和應用鏈條,作為促進規模發展的有效路徑,引導企業開發了一大批技術成熟、近期可行、惠及民生的物聯網技術產品,逐步壯大應用市場,推動物聯網規模發展。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