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郭小姐每天午休時,總戴著耳機對著手機屏幕說話,曾經給男友打越洋電話的慣例似乎不見了。現在,和郭小姐一樣的“潮人”越來越多,他們在智能手機上安裝一個免費軟件,通過移動互聯網聯絡好友,傳輸語音、文字、圖像、視頻,又便捷,又省錢。
郭小姐告訴記者:“5元包月20M流量可發送幾千條語音、文字、圖像、視頻微信,而微信好友是通過郵箱和QQ號碼來登錄界面的,不受運營商的限制。”當然,如果所處的環境有WiFi,而你碰巧是移動用戶,那么這樣的聊天對使用者來說就是完全免費的。
3G時代的微信,正在“謀殺”高昂的通話和短信費用。有人說,隨著互聯網深入各行各業,數據業務的發展最終將吞噬通信業務的市場。據預測,2014年,即時通訊用戶規模將達到6.3億人,在全體網民中的占比亦將升至78.9%。
當移動遭遇互聯,被改變的不僅僅是通信方式,還包括支付方式、溝通方式、娛樂方式,等等。
移動互聯的未來十年
“大家最關心的一個熱點是,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上接受本刊采訪時,這樣判斷移動互聯在中國的時間節點。他補充說,經過幾年的基礎建設和研制開發,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各環節已逐步趨于成熟,形成了一個支撐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未來十年,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告訴本刊記者,移動互聯主要的趨勢已十分明顯,整個行業的重心正在轉移,業務重心和收入重心,都在從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轉移,并從電信業務向互聯網業務轉移。運營商面對的主要挑戰,來自互聯網企業打破“電信花園”的運動。
移動互聯網注定將是一次顛覆:當通話不需要號碼,付費不需要現金,語音向數據轉變,歐洲移動設備商在向谷歌投懷送抱之時,眾多事實似乎指向這樣一個趨勢--開放成為移動互聯的必然方向。
“我們愿意以開放的心態,跟產業鏈各方一起共同來把握住移動互聯的未來十年。”在2011年互聯網產業年會上,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總經理杭國強的話成為參會者共識。
畢竟,ICT(信息通訊技術)是由IC(集成電路)和IT共同構成。移動互聯帶來的開放變局大幕剛剛開啟。
2011年1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產業,明確指出,移動互聯網是下一代互聯網業務平臺重點支持的業務領域之一。據悉,工信部將會對此作出具體部署。
行為模式之變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1年11月的測算數據顯示,中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5.05億,普及率達到37.7%,手機網民數量達到了3.4億,總體網民當中手機用戶普及率達到65.5%。2011年互聯網產業年會首度透露的這一數據,顯示了移動互聯網在2011年的爆發式增長。預計2012年移動互聯網用戶將突破6億人,并且超過互聯網用戶數量。
曾經的互聯網和現實世界是一組平行線,而在2012年,這一情形發生變化--互聯網和現實世界的交合無處不在,這體現在每一位個體身上,有拜于移動互聯的終端--智能手機的發展。
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劉允在2011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上公開這樣一份獨家調查--
在美國互聯網市場,從來沒有發生過在一年里面,可以有400%的爆發式增長。更為震驚的是,手機上的搜索量已經超過在個人電腦(PC)上的搜索量,這一變化被稱為“爆發式”。如果哪個企業現在還沒有一個移動戰略,沒有找到自己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位置,就是一個問題了。
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谷歌2011年集合全球數據的調查顯示,一天24小時中,從中午12時到13時,PC使用量下降,手機上網的使用量卻大幅增長;同樣的變化發生在晚間20時到23時之間;全球“憤怒的小鳥”游戲在手機端的使用量,一天的游戲時間加起來是125年;全球YouTube每天的手機流量為2億次。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