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客觀上造成了智能手機產業的重新洗牌,例如HTC就很好地抓住了這波浪潮,依靠自己的特色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
HTC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收額為1240億新臺幣,同比增長超過一倍,凈利潤達到175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03%。僅第二季度,HTC就出貨1210萬臺手機,同比增長124%,環比增長25%。這主要是Android系列的貢獻。
三巨頭血拼云計算
在各家硬件規格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手機整體平臺的競爭,將關系到幾家巨頭未來的成敗,尤其是以云計算為中心下一代手機平臺的構建,各方都已經開始擺開架勢。
谷歌一直是全世界云計算產業的主要推動者--這為Android系統和云計算的結合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2010年谷歌在I/O大會上推出了網絡音樂服務Music Beta,使用戶可以免費上傳并存儲2萬首音樂--此舉大大增強了Android系統的吸引力,并且為谷歌未來的平臺搭建構筑了堅實的技術。
此外,谷歌還推出了Movie Rentals在線電影服務,未來Android Market也可以提供網上觀看電影服務,比蘋果的iTunes Store更加方便。
蘋果在2011年WWDC大會上推出了備受矚目的iCloud云計算平臺,將蘋果現有的終端利用云計算平臺整合起來,并具有便利的在線自動同步功能。
相比之下,微軟在未來平臺上的布局則略顯緩慢。微軟在云計算上同樣有著深厚的積累,不過微軟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動作緩慢卻讓微軟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從目前來看,在云計算中,終端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重要了--不管是蘋果還是谷歌,都準備將云計算服務內置到自己的終端中同步解決。目前微軟在移動終端上市場占有率遠遠落后于谷歌和蘋果,這對微軟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上海中科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孔華威向記者最終總結道,這場智能手機大戰對中國廠商的最終啟發是,缺乏自己的平臺,很可能只淪為為巨頭們打工的工具。相比之下,蘋果、谷歌、微軟幾大巨頭通過平臺生態系統的建設正在牟取更大的戰略利益。
孔華威指出,在處理Android操作系統這件事情上,可以發現許多亞洲廠商僅僅是“偽創新”,亞洲廠商們跟著Android吆喝了這么久,但谷歌并購摩托羅拉后隨時可能對其它廠商產生巨大威脅,“現在亞洲廠商只能祈禱谷歌繼續免費,谷歌不要對待摩托羅拉和其它廠商內外有別。”
對于廣大亞洲硬件廠商來說,智能手機產業是否會重演PC時代的悲劇,重陷PC低毛利、價格戰的泥潭,已經是一件需要時刻提防的事情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