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互相競爭激烈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市場上在售的Android手機高達上百種型號。
2011年初的統計數據顯示,蘋果一家廠商占據了全世界手機產業66%的利潤,而其它上百家Android廠商卻要為剩下不多的一點利潤相互廝殺。
蘋果在高端智能手機上的一枝獨秀,和蘋果強大的“Ecosystem(生態系統)”有直接的關聯。
在2005年和摩托羅拉聯合推出手機失敗后,喬布斯就堅定要打造一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包括由芯片、操作系統、軟件商店、零部件供應廠商、組裝廠、零售體系、App開發者組成的強大“Ecosystem”(生態系統)
蘋果自主研發了iOS操作系統,這是一款真正為多點觸摸屏設計的主流操作系統,其控制方法包括滑動、輕觸開關及按鍵。與系統的互動包括滑動、輕按、擠壓及旋轉。蘋果還耗資10億美元自主研發了A4、A5芯片。
而在臺灣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看來,蘋果在供應鏈體系上強大的生態系統建設短期內很難被其它廠商趕上,因為蘋果已經和富士康、三星、LG、TPK等主要供應商緊密合作多年。
在供應鏈上,蘋果只有一款iPhone手機,零部件良率很容易控制,而Android陣營的手機雖然總數很大,但是具體到每一款手機上,出貨量往往都只是iPhone的一個零頭--這給手機廠商的供應鏈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首先,Android手機的供應商需要采集型號千奇百怪的原材料--如觸摸屏、顯示屏、芯片,然后把它們整合起來,而每一型號的采購量又都不大。在實際生產環節,其品質很難保證。
一個可以佐證的數據是,iPhone 4的返修率僅為1.7%,而許多Android手機的返修率接近40%。
在許多硬件廠商的眼里,谷歌對量產制造的體系非常不了解。張文慧具體談道,谷歌推出的Nexus系列手機,市場反響平平,這在某種程度上顯示谷歌并不了解硬件體系,和硬件廠商之間的配合也存在問題。
蘋果、谷歌、微軟 移動互聯網三國爭霸
讓Android廠商十分頭疼的是,谷歌總是頻繁升級Android系統的版本--每一次升級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都像一場噩夢,因為每次改版API都必須要重新整合。結果導致三星、HTC、摩托羅拉等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廠商各自為戰,自立山頭,導致Android手機無休止地降價,導致利潤降低。
國內一家大型手機廠商的高管就告訴記者,他們的Android系列手機出貨量增長非常快,但是利潤卻很低。
事實上,摩托羅拉就在這種情況下慘淡出局--轉投Android陣營后,摩托羅拉一度有起死回生的感覺,但在競爭慘烈的Android市場打拼幾年之后,摩托羅拉就發現這個市場并不好玩。
2011上半年,摩托羅拉已經連續2季虧損,而且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與iSuppli資料顯示,2011年上半年摩托羅拉已經跌出全球智能型手機前5大之列--它的亞洲競爭對手三星、HTC、中興、華為則在大幅搶占它的市場份額。
隨著大量亞洲廠商的加入,Android正在成為中低端智能手機的樂園。按照臺灣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計,2015年后將有一半以上的智能手機售價低于300美元--這其中Android的前景最為看好。
Android的開放特性決定了,硬件廠商可以在Android基礎上做二次開發,并打造適合自己的功能界面,從而尋求差異化競爭。
不同廠商之間的差異化開發在另一個層面上造成了Android系統山頭林立,不同廠商之間缺乏配合,進而影響了整個平臺生態的建設。
從事移動開發的蘇州盈動軟件創始人陳煜告訴記者,Android不同廠商之間的硬件差別非常大,有時開發者開發一款游戲可以在整個手機上跑,但是就很難在另一個Android手機上運行,這造成Android的軟件開發生態系統始終不如蘋果。
對于谷歌來說,Android的開放與免費只是吸引各手機廠商投入的誘餌而已,至于Android陣營百家爭鳴各自為政、系統版本混亂的問題,谷歌則全部拋給硬件廠商自己解決。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