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運交通的源動力
船舶工業擔負著水上交通運輸業、水產漁業和海洋開發等行業的提供裝備的使命,為我國港口運輸、海洋開發和捕撈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隨著我國加入 WTO 后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我國港口業務裝備需求量劇增。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經擁有運輸船舶21萬艘,載重量8600多萬噸,居世界第四位;我國遠洋船隊航跡遍及世界各地,90%以上的進出口貿易通過海洋運輸實現;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國是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并且連續8年擔任A類理事國。 船舶工業對我國遠洋運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高新技術的催化劑
從歷史上來看,船舶產品就是在不斷吸取各個時期的最新科技成果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歷史上許多重要科技進步都在船舶技術中留下過深深的印記,每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都使船舶科技實現一次新的飛躍。大量事實證明,船舶工業歷來就是新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當今時代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而船舶工業對最新科技成果的吸附作用也更趨突出。愈來愈多的高新技術在船舶工業中得到應用,并呈現如下特點:
1.應用面廣
船舶工業是綜合工業之冠,涉及大量不同學科、專業和產品,技術領域寬廣,因而所應用的高新技術面也很廣。以我國的“863”高技術發展計劃為例,該項計劃包括了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七個領域,其中,除了生物技術等少數領域外,其它大部分高新技術都能在船舶工業中獲得應用。例如新能源技術,對船舶動力技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除了已在船舶中應用的核能技術外,其它如燃料電池、氫能利用以及超導電磁推進等技術都與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密切相關。又如自動化技術,由于船舶制造中信息的多元化和裝配作業的復雜化,造船生產的自動化歷來被認為是制造技術中的重大挑戰之一。但隨著自動化技術中計算機綜合自動化系統和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突破及在造船中的應用,造船生產自動化的難題也將迎刃而解。其它各種高新技術,包括“863”計劃中尚未列入的海洋開發技術等,也都能在船舶工業中得到重要的應用。
2.應用密度高
船舶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產品,一個產品就是一個巨大的復雜系統。一艘船舶由數以萬計的零部件和數以千計的配套設備構成,數十個功能各異的子系統,通過船體平臺有機地組合成一個整體。船舶產品的這一特點使其有可能在一個產品上同時應用許多不同領域的高新技術。以戰略導彈核潛艇和航空母艦為例,這兩種船舶涉及到導航、通訊、水聲、光學、電子、新材料等300多個專業學科,融合了核技術、航天航空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超導技術、衛星導航通訊技術、微電子技術等大量高新技術和產品,涵蓋了許多當代技術發展的重要領域。
后記:
自2008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造船業都在困境中運行。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造船完工量766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9%;新承接船舶訂單量36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9%;截至年底的手持船舶訂單量14991萬載重噸,同比減少23.5%。面對新接訂單減半的局面,因缺少訂單而陷入開工不足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在船舶制造業不景氣的當下,黃巖島事件能否觸發對船舶制造業新的需求,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