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政府支持,企業積極,但轉型卻依然困難重重。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意味著要將傳統的產品系統發展為集服務與產品于一體的產品服務系統,產品服務系統改變了實物產品的一次性交易方式,而需采用與服務相適應的多次交易方式,因此帶來了全新的產品服務系統質量度量、交付與定價模式。
然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粗放型、外延型的野蠻生長之后,要在短短的時間內而且還是經濟不景氣的環境里完成向集約型、內涵型的轉變,談何容易。無論是企業層面、產業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面臨著諸多棘手的問題,如市場的培育與前期投入,產業的引導與相關標準的統一,以及政府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企業轉型升級,這都要求企業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改造提升技術裝備和工藝流程,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變。這些轉變,都非一日之功便能實現的,因此,有人說“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
其實,從一開始,企業轉型就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以至于承擔了本不應該承擔的宏大敘事和巨大期待。現如今,在回頭大多數的企業轉型,真正成功者寥寥無幾,大多數企業仍在轉型之路上艱難跋涉。不過,值得我們反思的,不是該不該轉型,而該如何轉型;對于企業的轉型,我們也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環形,更不能把轉型當做經濟低迷期的萬能良藥。
說到底,企業轉型是要在正確的時間節點上做正確的事,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因此,對于那些已經走在轉型之路上和即將踏上轉型之路的企業來說,找到屬于自己的轉型之路或者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才更為重要。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