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事故是出在了設計、生產、維保的哪個環節上?北京市的電梯養護眼下是什么狀況?調查中記者發現,本市電梯維保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負責維保的第三方公司報價超低,導致成本大幅壓縮,維保流于形式,甚至根本都沒有維保。而相關工人普遍資質不夠,甚至不具備操作技能。
規定15天保養一次
“有一年多沒檢修過了,這能不出問題嗎?檢修都沒有,更別說日常的養護了。”
昨天下午,朝陽區的京通苑小區10號樓下,老張在和幾位鄰居坐在樹蔭下打著撲克。說起電梯安全,老張趕忙找了個人替他打牌,“這我得跟你好好說說,一年前,我們這電梯停了小一個月,那叫一個不方便,樓層高的老人就根本沒法下樓了。”
老張告訴記者,樓里的電梯經常鬧“罷工”,“最后直接就歇了,因為質量問題,樓道里的兩部電梯都停了。”老張回憶說,電梯里的安全檢查合格證上寫著有效期至2008年的11月,“那也就是說,到去年那時候,有一年多沒檢修過了,這能不出問題嗎?檢修都沒有,更別說日常的養護了。后來也是反映了將近一個月后才解決的。”
記者在該小區中隨機調查了5棟樓的電梯,檢修時間截止在2011年9月,其余都在明年4月或5月之間。居民董先生告訴記者,電梯雖然是客梯,但是很多居民在裝修時會用電梯運送裝修材料,對電梯的損壞較大,“我經常下樓遛彎,幾乎沒見過有人去維護電梯什么的。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半夜去維護的?反正我現在有點覺著不太安全。”
在管莊地鐵北側的一棟樓內,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居民樓里有不少公司,經常有人上上下下,這無疑增加了電梯的使用次數,也加重了電梯的負擔,“既然這樣,是不是更應該加強對電梯的維護和檢驗呢?”
在居民樓內,記者看到電梯中的安全檢驗合格證并非質檢總局發放的原件,而是經過復印的復制品,“真不知道他們是檢修了,還是走走過場?復印一摞合格證,挨個電梯一貼就完事了。”一位居民表示,這樣的檢修結果看著讓人總覺著有種“肝兒顫”的感覺。
根據《北京市電梯安全監察辦法》規定,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應當至少每15日按照國家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電梯進行一次維護保養。北京市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彭金聲表示,雖然電梯內部不同零部件的維保周期各不相同,但是作為特種設備,電梯的保養規則是須在15天之內保養一次。維保包括清潔、潤滑、調整偏差、換取易損件等。同時,高層建筑的物業需要每年向當地技術監督局上報電梯年檢。
報價超低
只能從電梯“挖潛”
“7部電梯一個月是2100元,維修工需要兩名,這些錢都不夠給他們開工資的,還拿什么錢去換件呢?錢只能從電梯上找齊。”
“北京的電梯中有一部分是生產廠家維護,但是絕大多數是由第三方的公司來負責維保的。”彭金聲表示,目前北京市可以進行電梯安裝、改造、維保的企業共有306家,其中A級企業113家、B級企業152家、C級企業41家。
一家主營電梯安裝維保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由電梯廠家維保的費用大約是他們的一倍,“人家的攤子大,用錢的地方也多,我們就可以省很多費用。”這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是廠家維保,一部電梯一年的維保費用大概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達到1萬元,而第三方維保商卻能將其壓縮到3500元甚至更低。
“價格還可以談,物業方面有需要打點的地方,也都由我們來做。并且在合同中可以寫到4000元每月每梯,多出的部分作為提成。為了省費用,現在很多物業都找第三方公司進行電梯維保。”該負責人一再表示,他們是質監局頒發的A級資質企業,500元以下的零件更換無需物業交費,都由維保公司承擔,“A級的企業可以安裝、維保長度超過12米的扶梯和梯速大于2.5米/秒的電梯。”
“電梯使用單位為節約資金,維保公司又要在競爭中招攬業務,雙方一起壓低維保價格,只能導致維修保養電梯質量大幅縮水,一些低價質劣的維保已在行業中出現。”彭金聲曾在一個小區中看到,小區中一共有7部電梯,每部電梯每月維保費用為300元,“7部電梯一個月是2100元,維修工需要兩名,這些錢都不夠給他們開工資的,還拿什么錢去換件呢?錢只能從電梯上找齊。”彭金聲說,在這樣的價格中挖掘利潤空間,難免要以犧牲質量為前提,導致該換的件還能湊合使用的情況下就不去更換,從而給電梯埋下了安全隱患。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