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維修工只會打掃衛生
“報名不需要什么條件,也沒有門檻。培訓也不需要在學校進行,只是在質監局組織的考試前兩三天集中培訓,然后帶到電梯現場去實踐一下。”
2007年,北京市發布《電梯日常維護保養規則》、《電梯安裝維修作業安全規范》、《電梯安裝、改造、重大維修和維護保養自檢規則》三個地方標準,用以規范約束電梯維保、檢修中的行為。專家表示,應該是持有《特種設備操作證》的專業人士才可以進行電梯維保。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梯專家表示,在電梯維修工人的培訓上,同樣存在“硬傷”。電梯維修工是由社會上的學校來進行培訓,學費在五六百元,并且培訓的也不到位,很多學校都沒有自己的培訓基地,沒有條件集中學習和培訓。
“報名不需要什么條件,也沒有門檻。培訓也不需要在學校進行,只是在質監局組織的考試前兩三天集中培訓,然后帶到電梯現場去實踐一下,考試時由質監局統一考場。”一家培訓學校的老師表示,報名后,學校會給學員書籍和資料,學員自行學習,考前再集中培訓。到目前為止,學校多年報考電梯維修的學員中還未曾出現沒有通過考試的現象,“就算第一次沒有過,再交50塊錢,還有一次補考的機會,肯定都能過,到時候就能拿到特種設備的操作證。以前報名是650元,現在優惠是550元,抓緊報名吧。”
結果就是,相當多的電梯維修工雖然持有證件,但是他們的素質并未得到提升,甚至不具備操作技能。有一些人甚至只會打掃衛生,其他的技能一概不會。
而彭金聲在日常檢查中發現,在電梯維修時間上作假的情況不多見,但是維修不到位的情況卻實際存在。多數維修工去了之后會認真地檢修每個部件,但是也有一些維修工轉了一圈后就草草地回去寫檢修保養報告,或者該寫的數據沒有寫明。“在維保的過程中,認真、責任心和技術水平都要到位。因為電梯生產和設計環節中產生的事故不多,80%以上的事故都產生在維保的環節上,也就是后續的檢修保養上,所以也應該非常重視維修保養這個關乎人們生命安全的環節。但是,單純看4號線的這起事故,可能是在設計環節出了問題,因為這家公司同樣的問題在其他地方也發生過一次。”
在彭金聲看來,目前在電梯的維保程序上也存在著問題。“按照程序上的規定,維保結束后需要業主代表在維保單子上簽字,不過現在很多都不是由業主簽字的,業主對維保的情況也不知情。”
應重提“三年一中修”
“當時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換電梯,F在也沒有這一說法了,這個規定已經很少有人遵守。”
彭金聲說,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電梯報廢標準,電梯的使用年限并沒有明確的規定,一些服役時間較長的電梯安全顯然有問題。
對于電梯“退休”和“更新”升級改造所需費用,一位“大齡”小區的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這筆費用的確令他們頭痛不已。
“老齡”電梯,又該怎么報廢?如何更換?這筆費用又該誰來買單?彭金聲回憶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質量監督局曾經規定過住宅電梯的壽命年限,一棟樓如果是單梯,使用壽命為15年,如是雙梯,使用壽命在18年左右,根據實際狀況可以適當延長。“當時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換電梯,F在也沒有這一說法了,這個規定已經很少有人遵守。”
彭金聲認為,恢復三年一中修,五至六年一大修的規定非常必要,在那種情況下才能對電梯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消除電梯存在的潛在風險。如果實行電梯安全風險評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業主、物業、電梯公司各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老舊電梯使用、管理的各方知情電梯的實際安全問題。
目前,建委頒布了新的通知,規定電梯運行12年以上就要加強監管,F在沒有中修和大修了,也不會產生這些開支。在執行中修和大修時,當時可以申請設備折舊費,是一筆計劃修理的費用。對于很多樓房的業主單位已經解體,電梯的維修更換費用就很難找到買單方,這筆費用就只能通過居民和相關部門來承擔。
最后,彭金聲提醒,“在扶梯發生意外時,首先用手捂住傳送帶,并低頭向下蹲,同時一只手保護住自己的頭和脖子,以免傷到脊椎。另外在乘坐扶梯時要站得靠邊一點,不要站在中間,防止意外發生時被從上而下的人壓在中間。”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