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之前的太陽能只注重產業數量的發展,而沒注重太陽能轉換效率的提高,以為只要平鋪對著太陽光照就一定有高轉換率,事實上并非如此。世界各地,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性能,降低成本。但是,很少注意用最佳途徑排列這些電池,通常都是平放在屋頂或其他表面上,有時連接到機動的支架上,使電池總是朝向太陽,因為太陽會穿過天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對太陽能電池安放做了創新的設計,以3D設計來安裝太陽能電池,實驗證明,這種方式比平鋪方向的太陽能接受效率提高了20倍。

研究人員制成立方體或塔型,向上延伸長太陽能電池,形成三維結構。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組研究人員想出了不同尋常的方法:就是制成立方體或塔型,向上延伸長太陽能電池,形成三維結構。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測試這些結構,結果表明,輸出功率可提高1倍到20倍以上,這是對比同等面積的固定平放電池板而言。最大的功率提升情況見于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遠離赤道的地方,冬季的幾個月,以及多云天氣。這些新的發現,既采用了計算機模擬,也經過戶外真機測試,論文發表在《能源和環境科學》(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雜志上。
“我認為,這個概念可能會成為未來光伏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的資深作者杰弗里•格羅斯曼(Jeffrey Grossman)說,他是麻省理工學院卡爾•理查德•瑟德貝里職業發展電力工程副教授(Carl Richard Soderberg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wer Engineering)。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最初使用計算機算法,探索有巨大變量的各種可能配置,開發了分析軟件,可以測試任何給定的配置,測試各種不同緯度,季節和天氣的情況。然后,為了確認他們的模型的預測功能,他們制作測試了三種不同排列的太陽能電池,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大樓的屋頂上,測試進行了幾個星期。
雖然從成本上看,產生一定量的電力,采用這樣的3-D組件會更昂貴,超過普通平板電池,但是,這些花費可以獲得部分抵償,因為給定面積會產生高得多的能量輸出,而且,會有更均勻的輸出功率,在一整天,一年的各個季節都是這樣,被云層或陰影遮蓋時也是這樣。這些改進使輸出功率更可預測,也更均勻,這就更容易并網,勝過傳統的系統,作者這樣說。

3D塔型太陽能電池可以吸收不同角度的陽光,適用于早晨、傍晚、冬天以及遠離赤道的地方。
從基本物理原因看,可以提高輸出功率,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更均勻的輸出功率, 都是因為這種3-D結構的垂直表面,可以收集更多的陽光,因為在早晨、傍晚和冬天,太陽會接近地平線,合著者馬爾科•貝納迪(Marco Bernardi)說,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DMSE: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研究生。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