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500強的職業經理人隊伍中,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朱海的“曝光率”不算太高,但業績卻有目共睹。在他的帶領下,伴隨著中國經濟體的迅速崛起,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業務風生水起,目前在集團內部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中國市場也與成熟的經濟體、新經濟體一道,被這家總部位于法國的電氣與能效巨頭并列為全球三大市場。
2012年,電氣及能效管理行業的市場機遇在哪里?施耐德電氣有哪些新的布局?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朱海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施耐德電氣未來將重點做好“GO WEST”,“GO IN”,“GO GREEN”,即進軍西部、深挖內需、專注能效管理三方面的工作。如果說施耐德電氣未來在中國將下一盤更大的棋,這三個“GO”顯然是一條線索明晰的棋路。
坐在我們面前的朱海溫文爾雅,頗具親和力,但在言談舉止之間,卻又處處透露出一個職業經理人特有的規范、嚴謹。
“中國的GDP增速進入調整期,增長方式將從簡單的量到質發生轉變,從GDP的主要的驅動力來說,出口有可能會受到影響,以后經濟的增長應該依靠發掘可持續增長的內需及提高社會運作和生產效率的投資來進一步促進。”朱海告訴我們。
對施耐德電氣而言,必須從投資和內需這兩大命題中發掘商機。對于施耐德電氣在新的宏觀環境下的機遇,朱海使用了三個詞來加以描述:
“GO WEST”,就是要跟上西部大開發的步伐,與西部各地區政府、企業及人民一起探索業務合作、投資與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機會。“現在許多人力、人才都大量集中在沿海地區,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到中西部去,去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更好地服務當地的經濟與社會,并為西部培養大量使企業自身與地區得以長足發展的人才資源,將是我們的主要挑戰。”朱海說。
在今年年初的銷售大會上,朱海就提出,要將“實現中西部區域覆蓋及人才儲備培養”作為本年度重點工作,此后,施耐德電氣很快便開始將眾多資源投入到西部,支持西部的業務發展與人力資源建設。8月份,朱海陪同集團總裁趙國華一行,先后前往西安、武漢、重慶等地,拜會當地政府、企業及合作伙伴,尋求共同發展的機會。此外,施耐德電氣還在西安、武漢設立區域總部,并在西安成立研發中心,以這些中西部中心城市為核心,努力實現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有力覆蓋。
“GO IN”,即深挖內需。內需主要分三塊,一是城鎮化。我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對社會、資源及環境的挑戰是巨大的,同時也會為當地經濟創造許多增長的商機。比如星級大酒店、高檔寫字樓等,正加速向二三線城市滲透,這也使得這些新型的城市必須懂得如何面對新的電力及能源挑戰。施耐德電氣在小至辦公室、家居及各種樓宇設施,大至智慧城市都有全面的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希望隨著內需的發展,更為充分地運用這些方案來支持社會經濟的發展。
同時,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不但面向商業客戶,而且還要更廣泛地服務于尋常百姓的生活,讓更多普通消費者“買得到,買得起”。朱海表示:“施耐德電氣設備盡管在行業里很有名,但不少普通消費者在日常生活(如:家居裝修),往往對施耐德電氣的產品及方案還認知不夠,或者不能容易接觸并得到我們的產品與服務。”在朱海看來,這固然在渠道、宣傳上有待提高,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這種業務模式的變化恐怕會給施耐德帶來不小的挑戰。比如,“讓消費者買得到”的同時,也要求施耐德的渠道下沉,布局賣場和超市,組建施工、售后服務等團隊。朱海向本報坦陳:“我們以前一直比較低調,不大關注宣傳,因為我們是專業品牌,專業人士認可就好。但是,現在要讓大眾消費者了解我們的品牌,我們必須花一些力氣來推廣,加大宣傳。”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