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11年第一二季度盈利有所不同的是,2012年的第一二季度仍將是光伏業的低迷期,相對來說,從第三季度開始會慢慢好轉。2011年出臺的上網電價和能源費用的相關通知,對廣大光伏企業而言樹立了信心。但是光伏業受產能過剩和歐債危機的影響,這些是行業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因素”。 河北晶龍集團新聞發言人段同剛告訴記者。
或將延長休眠期
“中國的光伏產業一開始是藍海產業,但在利潤的引導下,大量資金涌入,藍海變成了拼殺的紅海。”無錫尚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施正榮這樣形容光伏企業目前的處境。
2011年第一二兩個季度,國內光伏行業延續著上一年的熱情,增產、擴容依然是光伏行業最熱的關鍵詞,而在三四季度,一切似乎在瞬間出現了急劇逆轉。隨著各上市公司慘淡季報出臺以及國內外市場環境的風云變幻,光彩四溢的光伏行業頓時陷入黯然。
激烈的競爭,引爆的是價格下滑,從長遠角度看這或許正是業界所期盼的。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許瑞林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光伏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光伏產品的價格一直在降低,這對整個產業發展是有利的。他認為,關鍵成本降低后,可以讓平價電走進千家萬戶。“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統計顯示,2008年,中國光伏企業還不足100家,經過短短幾年的飛速發展,至今已達500多家。光伏組件產能僅2010年就增長了170%以上。
而相對于全球,僅需我國光伏組件約12吉瓦的需求,產能膨脹導致產品價格出現雪崩式下滑。2011年初至今,光伏組件價格已下跌了約60%。
“賠本賺吆喝”的困境是當下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
據粗略統計,浙江的370多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于半停產狀態。
在光伏業拼殺了10余年的光伏界巨頭、蘇州阿特斯公司總裁瞿曉鏵認為,近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的煩惱在成長中積聚。“嚴冬期,行業競爭加劇,部分企業被淘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段同剛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中國的企業和外國企業不一樣,外國企業遇到嚴重危機會破產,中國企業遇到“嚴冬”會休眠。如果休眠期比較短,那么一些企業可能會隨著春天的到來獲得重生,如果休眠期相對較長,那么將會出現大批企業倒閉。段同剛認為,中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國外而言比較強。
這個休眠期是否會終止于2012年呢?
“目前看不到底,因為關鍵是要看經濟,不知道歐債危機到底什么時候結束,目前整個世界經濟狀況都不樂觀,大環境影響了光伏產業。”許瑞林如是說。
光伏業朝陽產業的地位從未動搖過。許瑞林認為,作為新興產業,光伏業非常有發展前景,“但是短暫的困難不可回避,短暫到什么程度,2012年是否會扭轉目前光伏業下滑趨勢目前仍不能預測,因為現在還看不透”。
目前我國光伏業的市場整體還主要在國外,國內市場完全啟動尚需時日。許瑞林說,目前中國80%多的市場仍在歐洲。“歐債危機何時結束,如果歐盟跟進‘雙反’,那么對國內光伏業將是非常大的影響和打擊”。
“如果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那么光伏業的好轉仍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因為各方面的投資限制了產業的發展,投資者沒有完全或者必須的責任,只有相對的義務。”段同剛說。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