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辭舊迎新,中國光伏業總算挺過了苦不堪言的2011年。而時來運轉,臨近歲末的“好兆頭”,也終于為這個歷經浮沉的產業送來了屬于嶄新一年的“好盼頭”。
12月9日,國家能源局透露,正在制定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已由原來的“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0GW”上調50%,至15GW;12月20日于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12月21日,國家“863”計劃——《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在甘肅啟動;12月22日,總裝機容量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頂光伏電站在湘潭九華并網運行……
幾經上調的發展目標、日益趨緊的環保壓力、著力突破的產業瓶頸,這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內需”即將大規模啟動,中國將成為一個光伏發電安裝大國。
與此同時,越挫越“勇”的光伏組件價格倒逼光伏發電成本急劇下降,當人們回顧此前巴菲特進軍光伏業發電站領域的消息,便不得不為“股神”這一判斷之精準拍手稱道。
光伏業2012年的“好兆頭”
2011年,正當主要集中于電池和組件制造領域,90%市場依靠海外的中國光伏業對全球性組件價格大跳水和美國“雙反”調查而頭疼不已之時,一些并未被太多人重視的利好消息給予了寒冬中的光伏業絲絲溫暖。
而時至今日,當那些利好匯聚在一起,我們才恍然大悟,管理層為中國光伏業繪制的宏偉藍圖已躍然紙上。
12月9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CRESP)一期總結會上,國家能源局透露,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5GW,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光伏規劃目標超過此前透漏的10GW裝機量50%。而事實上,相較最早廣為流傳的5GW,光伏“十二五”目標已經連續上調兩次。
某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們不排除將來政府再次上調裝機規模的可能性”。
國家能源局還透露,為促使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難題,下一步將推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配額制或將規定發電企業在發電和電網企業在并網時都將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還首次提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
此后不久(12月20日),在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國務院公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
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并明確了“十二五”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8%,氨氮排放總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10%,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
不僅如此,規劃還將推進環境稅費改革,完善排污收費制度;落實燃煤電廠煙氣脫硫電價政策,研究制定脫硝電價政策,對污水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和垃圾處理設施等企業實行政策優惠;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政府政績考核,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為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推進環境金融產品創新,將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并推動建立財政投入與銀行貸款、社會資金的組合使用模式;將鼓勵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以直接、間接的融資方式拓寬環境保護投融資渠道等。
“這套組合拳采用財政投入、法規、獎勵、金融等多種方式,從企業、產業、政府等多個角度著手,有效地保障了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出于環保的責任,也出于對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養,還出于對他們所面臨的局勢判斷,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已成為我國勢在必行的一步。”上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12月9日,國家能源局透露,正在制定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已由原來的“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0GW”上調50%,至15GW;12月20日于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12月21日,國家“863”計劃——《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在甘肅啟動;12月22日,總裝機容量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頂光伏電站在湘潭九華并網運行……
幾經上調的發展目標、日益趨緊的環保壓力、著力突破的產業瓶頸,這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內需”即將大規模啟動,中國將成為一個光伏發電安裝大國。
與此同時,越挫越“勇”的光伏組件價格倒逼光伏發電成本急劇下降,當人們回顧此前巴菲特進軍光伏業發電站領域的消息,便不得不為“股神”這一判斷之精準拍手稱道。
光伏業2012年的“好兆頭”
2011年,正當主要集中于電池和組件制造領域,90%市場依靠海外的中國光伏業對全球性組件價格大跳水和美國“雙反”調查而頭疼不已之時,一些并未被太多人重視的利好消息給予了寒冬中的光伏業絲絲溫暖。
而時至今日,當那些利好匯聚在一起,我們才恍然大悟,管理層為中國光伏業繪制的宏偉藍圖已躍然紙上。
12月9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CRESP)一期總結會上,國家能源局透露,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5GW,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光伏規劃目標超過此前透漏的10GW裝機量50%。而事實上,相較最早廣為流傳的5GW,光伏“十二五”目標已經連續上調兩次。
某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們不排除將來政府再次上調裝機規模的可能性”。
國家能源局還透露,為促使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難題,下一步將推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配額制或將規定發電企業在發電和電網企業在并網時都將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還首次提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
此后不久(12月20日),在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國務院公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
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并明確了“十二五”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8%,氨氮排放總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10%,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
不僅如此,規劃還將推進環境稅費改革,完善排污收費制度;落實燃煤電廠煙氣脫硫電價政策,研究制定脫硝電價政策,對污水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和垃圾處理設施等企業實行政策優惠;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政府政績考核,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為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推進環境金融產品創新,將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并推動建立財政投入與銀行貸款、社會資金的組合使用模式;將鼓勵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以直接、間接的融資方式拓寬環境保護投融資渠道等。
“這套組合拳采用財政投入、法規、獎勵、金融等多種方式,從企業、產業、政府等多個角度著手,有效地保障了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出于環保的責任,也出于對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養,還出于對他們所面臨的局勢判斷,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已成為我國勢在必行的一步。”上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