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業迎來“好兆頭”自建電站消化組件過剩產能
已有103573次閱讀2012-01-04標簽:國家能源局 太陽能發電
著力突破并網難等難題
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產業發展制定目標、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時,突破科技瓶頸更為關鍵。
12月21日,被列為國家“863”計劃的《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課題在甘肅正式啟動。
該課題由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和國家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許繼集團等6家單位共同承擔。課題投入科研資金將近8000萬元。
據悉,該課題設置6個子課題,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重點研究大規模風光電集群有功、無功電壓和安全穩定控制策略,并建成示范工程,全面提升大規模風光電集群響應大電網調度能力,緩解大規模集中開發可再生能源與電網協調的矛盾,能夠為國內外大規模風電、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提供示范和借鑒。
除了長期困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難外,上文提到,正在制定中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還首次提出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
所謂分布式光伏應用即可以就近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雖然光照小時數較低,但是卻可以節約大量電網建設成本。例如德國市場就以分布式系統為主。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就表示,“相關管理部門與英利做過一個粗略的測算,我國每年新增的建筑房頂面積可提供光伏發電1千萬千瓦(10GW)。它的優勢在于:不占土地;樓上發電樓內用,不造成傳輸損耗;提供晝夜電需差,消除峰電壓力。除發達地區外,偏遠山區、海島、邊防哨所、海上設施等也可充分利用光伏發電。我國電力格局較為分散,至今仍有1000-2000萬無電人口。根據國際慣例,在這些地區建設電力傳輸系統與發電系統的投資比例基本達到1比1,花費巨大。而選用光伏發電,或采取風光互補的模式,將有效解決這一狀況”。
或許正是得益于業界專家的推崇,“屋頂”陣地越來越受到光伏企業的重視,12月22日,總裝機容量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頂光伏電站在湘潭九華并網運行。
據悉,該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0MW,總安裝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屋頂光伏電站。電站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近2500萬千瓦時,每年能節約標準煤7800噸,純凈水7800萬升,減排二氧化碳19000噸、粉塵5300噸、二氧化硫580噸。雖然并網運行,有悖于“分布式”的特點,但其在光伏業競相爭奪“屋頂”資源的大趨勢下,無疑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光伏板塊現投資電站熱
“內需”啟動,中國將成為一個光伏發電安裝大國。中國光伏業即將通過改變,迎來再次繁榮的機會。
這一改變絕非易事,在全球光伏組件價格進入快速下行通道的背景下,一直以來主要集中于電池和組件制造領域,90%市場依靠海外的中國光伏業不得不在被嚴重擠壓了的利潤空間中謀求生存。
但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當組件價格進入快速下行通道之時,光伏發電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光伏主產業鏈的角度來說,電站仍然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部分,隨著組件價格的下跌,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將達到很高的水平,目前由于上游利潤的進一步擠壓,下游電站在政策扶持的情況下成為獲得未來穩定現金流的來源。
此時此刻,遙想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發表聲明稱,將從NRG能源公司購買阿瓜卡連特太陽能發電廠項目49%股份,“股神”進軍光伏發電領域的消息,我們不得不欽佩其精準的判斷。
其實這一判斷并非“股神”專利。尚德電力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隨著太陽能光伏市場的快速成長,中國企業也開始涉足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
但顯而易見,巴菲特作為投資者與施正榮作為經營者思路不盡相同。在施正榮看來,“以每瓦2美元計算,投資一個50兆瓦的光伏電站,需要投入1億美元,而投資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雖然其利潤相對高而且收益比較穩定,但是其需要企業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做保障”。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太陽能企業向下游擴展已經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大部分的組件企業開始在海外進行電站投資,一方面是電站目前具有良好的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是可以為自身的組件銷售提供穩定的渠道來源,避免組件的滯銷。
融資能力顯然是上市公司的優勢所在,縱觀A股光伏板塊,這一趨勢確已初現端倪。雖然目前A 股市場主要上市公司電站業務對利潤貢獻尚不值一提,但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為上市公司做出重要的業績貢獻。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A股光伏板塊中,精功科技(002006)、超日太陽(002506)、愛康科技(002610)、東方日升(300118)、向日葵(300111)、盾安環境(002011)、綜藝股份(600770)等均開始著手于投資建設光伏發電站。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