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各地市尤其是眾多三四線城市匆忙通過城市規劃,加緊布局大型工程,固定資產的大規模投入導致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矛盾日趨明顯。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課題組負責人蔣洪強、張靜(以下簡稱“課題組”)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課題組指出,中國城鎮化的邊際資源環境壓力依然處于上升時期,中國的城鎮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勿搞城鎮化的“大躍進”。
未來10年我國仍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
經濟參考報: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有怎樣的特殊國情?
課題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從1990年的26%快速上升到2009年46.6%,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未來10年,我國仍將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52%,到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
在欣欣向榮的城鎮化進程背后,最新的課題測算結果卻表明,近15年來,在能耗方面,我國城鎮化每增加1個百分點平均需多消耗能源4940萬噸標煤,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在工業制成品方面,我國城鎮化每增加1個百分點平均需多消耗鋼材645萬噸,水泥2190萬噸。
此外,從1999年開始,中國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總量就已超過了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生活源的COD、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成為造成水體污染的主要禍首。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