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光伏產業的寒意,在上市公司的業績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了A股15家光伏類上市公司今年半年報數據發現,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上市公司達10家,15家公司平均毛利率為21.72%,半數以上公司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再以海外上市的無錫尚德為例,據其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凈虧損達2.59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額達1.749億美元。
與此同時,光伏類擬上市企業迅速從資本市場的“寵兒”變為“棄兒”。
據證券時報記者對多家保薦機構的調查顯示,目前各家保薦機構中鮮有儲備光伏類IPO項目。
東北證券一位投行人士坦言,由于行業環境的惡化,目前保薦機構在選擇光伏類項目時通常會顯得比較謹慎。
華林證券上述投行人士則稱,國內目前能實現業績持續增長的光伏企業屈指可數,業績波動性大、持續盈利能力較差是此類企業面臨的通病。
另外,太陽能是否能代表我國新能源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業界對此爭議也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指出,上游多晶硅料的生產及技術一直以來被德、美、日等發達國家壟斷,國內光伏企業中很少有實力能夠對硅材料進行生產和提純,而且生產過程中污染通常較大。此外,目前國內太陽能電池組的生產通常技術含量比較低,且目前晶硅體在太陽能的轉化效率方面比較低,因此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的前景還比較渺茫,很難說太陽能是否代表了我國新能源的主要發展方向。
產能過剩下的募投策略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