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距去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剛好一周年。在《規劃》發布實施一年和中國政府部署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之際,亞洲制造業協會6月29日主辦的“2013年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為產業界搭建了一個充分交流的平臺。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總體看,由于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尚未掌握,導致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商業化尚未突破。他強調,要繼續實施節能汽車推廣補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分階段推進節能與電動汽車的市場化。
產業處起步階段
李毅中對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取得明顯進步,汽車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快推廣;財稅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支撐體系日益完善;電動汽車標準框架體系基本形成,汽車燃料消耗量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取得明顯進展,節能汽車市場推廣成效顯著。

截至今年3月,我國已在25個城市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3.9萬輛。在示范推廣帶動下,新能源乘用車產品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混合動力公交車可靠性趨于成熟,具備了大規模產業化條件。但總體來看,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例如,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術,如動力電池隔膜、驅動電機的關鍵部件和先進的制造裝備還依賴于進口,汽車節能核心技術也未完全掌握,與發達國家的市場化差距逐漸拉大。截止2012年底,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7萬輛,我國示范推廣第一階段提出的“公共服務領域5萬輛、私人領域10萬輛”的推廣目標并沒有完成,尤其是在私人領域差距還很大。同時,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日益突出,政策法規體系有待完善,充電等設施建設還沒有統一的統籌規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還未建立。
產業基礎建設待加強
由于傳統汽車及相關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我國汽車行業在中高端領域的技術競爭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我國努力趕超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突破口。李毅中表示,我們必須正視差距、吸取經驗,用踏實的態度和嚴謹的精神去推動新能源汽車這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一是要加快組織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在充分發揮企業積極性的基礎上,應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組織行業共性技術攻關研制。例如,提升鋰電池的技術水平,將電池密度提高到每公斤250~300瓦時、使用壽命增到1500~2000次、進一步降低造價等是電動汽車市場化的必要條件。
二是要加大財稅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建議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期再延長一個階段,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改進操作辦法。同時,要持續完善各項配套支持措施。
三是繼續實施節能汽車推廣補貼政策,完善配套政策。建議在繼續實施節能汽車推廣補貼政策的同時,調整和完善各項支持措施,加快推動節能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同時,提高節能汽車推廣標準,實施節能汽車技術創新工程,盡快制定商用車油耗標識標準。
四是要分階段推廣推動電動汽車市場化。電動汽車應用范圍廣,可按照不同用途、不同檔次,有步驟地推廣。要分類推動電動汽車市場化,首先,需要從標準、準入等方面修訂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以規范不同類型純電動車發展;其次,要從技術創新、財政補貼等方面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以推動純電動車研發與產業化;另外,還需制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措施,以保障廢舊動力電池資源有效循環利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