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十年來,匯川技術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業績,但也始終堅持著低調與沉穩的作風。今年5月,記者有幸參觀匯川技術蘇州工業園,并采訪到公司銷售與服務管理部總監潘異先生,請他和我們細數匯川技術這十年發展的點點滴滴。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銷售與服務管理部總監 潘異
成長三步曲
2003年,匯川靠變頻器起家,從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成為了現今市值超過百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作為公司的創業團隊成員之一,面對今天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總是難以忘懷成立初期所經歷的風雨和艱辛。
匯川最初三年,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反而經歷了一段"生死掙扎"時期。人員少、產品單一、沒有客戶也沒有代理商是匯川成立之時面臨的種種尷尬。即便到第二年,公司也還只有 7名銷售人員,當年的銷售業績雖然有1500多萬,但與七八千萬的銷售目標差距甚遠。更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的匯川還陷入了一場決定公司生死存亡的官司糾紛。潘異說:"還好,我們都熬過來了,不然就看不到現在的匯川。"
2006年,就在公司銷售業績超過1億之時,又迎來了更大的考驗,全球知名的工業品牌施耐德電氣開出6.6億人民幣的高價想收購這家開始初露鋒芒的企業。對僅僅只發展了三年的匯川,這著實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匯川的命運也再次面臨新的抉擇。潘異承認大家也曾徘徊過,但最終還是堅定下來。
對于經歷了從華為到艾默生的創業團隊,匯川的成立承載著創業人員心中的夢想:做一個可以讓國人驕傲和自豪的民族品牌,打造一個能與國外優秀廠商比肩的世界一流企業。正是懷著這樣的夢想和激情,匯川熬過了這段"生死掙扎"的艱難時期。
2007~2010年被稱之為匯川"野蠻成長"的階段,歷經過早期的磨練和積累,匯川的羽翼變得更加豐滿,業績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這四年間,隨著國內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匯川強有力的產品研發和技術支持正符合了用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匯川獨樹一幟的一體化及專機產品在國內多個細分行業開始占據一席之地,品牌影響力在業內逐漸提升。同時,從2008年開始,匯川也陸續推出PLC、伺服、HMI、高壓變頻器、編碼器等產品,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不斷拓寬的市場領域給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這期間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訂單,公司并沒有很好的兼顧到經濟效益,也出現了一些定制專機做了但沒有賣出去的現象。慶幸的是,公司很快就清醒的意識到這點,并對此及時做出改善。
2010年公司上市之后,匯川開始真正步入 "有序發展"時期。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匯川短短七年之間就可以進駐到資本市場,可以說是國內企業發展的成功樣本。上市后的匯川,盡管獲得了更多的財富和機遇,但不再瘋狂的追求訂單,而是更加謹慎和務實,重視管理的精細化,夯實品牌的建設,對公司的發展定位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從單一的變頻器供應商開始向綜合工業自動化產品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轉變。
堅定的加碼高端市場
盡管在匯川創始團隊人員中,大部分都留有華為的血統,但這僅僅只是體現在團隊人員的創業精神上,在產品和市場策略方面,匯川和原來的華為和艾默生都有很大的區別。以前華為的變頻器重心放在突出高性價比,產品質量可靠,價格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功能不是特別多,沒有明顯的自身特色。
潘異說:"匯川在成立之初就明白,如果繼續走通用產品的路線,肯定比不過大品牌。"眼光獨到的匯川把目標市場放在了定制化產品上,發展至今,已經充分證明了匯川最初的市場定位是非常成功。匯川英文名稱是innovation與advance的組合,這正是匯川追求創新與領先的印證。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