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內沒一點臭味,養出的豬價格雖高仍供不應求。

養豬場內很干凈很整潔。
  一個26人的養豬場,竟有4名博士,10名碩士。這就是將現代物聯網技術運用于傳統生豬養殖的丹陽司徒鎮的康樂農牧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李衛東告訴記者,物聯網技術養豬使公司26人干了普通養豬場200多人的活。記者近日現場采訪,在養了3615頭母豬的母豬養殖場內,居然難聞到一點臭味。博士養豬,每天給豬聽兩遍輕音樂,每21天給豬洗一次澡,甚至在外地可遠程監控母豬的發情、生病及診治;豬糞經公司自建的厭氧發酵罐發酵,每年可發電81萬度,解決了公司1/3的用電量。
 
物聯網養豬,怎么個養法?
  喂食配種等都由計算機控制,每天給豬聽輕音樂。
 
  物聯網技術養豬對隔離要求很高,記者不能進入豬舍,就到監控中心察看養豬情形。監控中心只有一人值班,去年進入公司的博士高勤學正在認真觀察面前的液晶監視大屏,屏上有20多幀畫面,每一幀畫面上是不同豬舍的情況。
 
  高勤學點開一幀畫面,畫面上10多只苗豬正躺著休息。小高說,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康樂”生豬生產的各個流程,從飼料加工到母豬發情、配種、分娩、保育、育肥及銷售的各個環節。通過計算機控制,可對生豬進行有序飼料投放,合理控制生豬采食;適時控制豬舍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豬群密度;對異常現象進行警報處理等,全程智能化運行。
33歲的柏壽柵是南農大的博士,他是被記者從豬舍里喊出來的,因為豬舍有極其嚴格的要求,進去前他在隔離區洗了澡,按道理出來也要洗澡的,但被催得太急就暫時免了。小柏也是技術場長,2009年讀博完成后就進了豬場。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