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沿海制造業發達地區已開始出現裁員、停產、倒閉等跡象,大批的打工者提前踏上返鄉的路程……這一切現象的實質是什么?對外,今年1~5月份我國對歐出口增速為-0.8,下降較為明顯。其中,對德國、法國、意大利出口均為負增長,分別為-3.4%、-3%和-25.1%。國內,第一季度基礎設施增長為-2.1,制造業1~5月份投資增速為24.5%,也有所下降。伴隨投資一同放緩的還有消費,今年1~5月份,無論是名義消費增長還是實際消費增長,都有所放緩。我們看到國內經濟下行在歐債危機和內需減少的前提下已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些下降或是負增長的背后是需求縮減而導致。2012年是一個關鍵的年份,經濟增長下行不只在中國和全球出現的一個經濟現象,可以說是全球的企業都在經歷一個重新需求時代的蛻變。
自手機發明以來,穩坐業界頭把交椅的諾基亞在今天的全球裁員,是誰也不會想到的結果,這就是基于手機消費需求對于WINDOWS系統和安卓系統的精準把握,這也是最近兩年才成立并迅速崛起的小米勝過諾基亞的原因。同理,在中國自動化業界,自動化產品經歷了國內用戶從最初認識,到熱衷并大規模進行設備自動化改造應用;經歷了最初只有少數品牌的賣方市場,到國內外品牌群雄逐鹿的買方市場,用戶在不斷深入了解自動化產品應用的前提下,他們對產品技術、品牌等有著越來越個性化與實用化的需求目標,從而對于自動化品牌的選擇也就有著越來越理性的思考。這種思考的背后不只是品牌和知名度,成本、技術實用性、應用簡單人性化等都成為用戶選擇的條件。在經濟下行的今天,不僅是投資與消費的委縮,更說明了需求已經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一種相對飽和的狀態,也就是當前需求的天花板,如何突破需求的天花板創造出新的需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筆者借當前商業現象以啟迪自動化業界新的發展思路。
首先在品牌打造的態度上,技術永遠是第一位。最近有看到某化妝品牌上市募資7億多,九成用于作廣告宣傳,研發投入不足一成。一個品牌有較好的技術和品質,配以適度時機的廣告宣傳,對于品牌的成長和消費者都是一種雙贏。而在嘗到廣告的甜頭之后,重宣傳輕研發的則是本末倒置,甚至以廣告吸引而來的消費者在應用了產品之后感到沒有廣告的那種期望的效果,必然會產生相反的廣告效應,將導致品牌成長快,消失也快的結局。厚積薄發,厚積的是技術研發,薄發的是實際應用品牌效應,這樣才會使企業有著持續而強力的發展后勁。作為傳媒界的筆者,我們常常看到眾多自動化企業在透露出他們最新研發的技術或正在推出的新產品,但是他們并沒有急于做廣告一類的大宣傳,而是投入一部分產品給用戶做體驗,在獲得用戶的實際良好反饋后或是做了反饋改進后,成為一個成熟的定型產品,他們才會進行廣而告之的階段。這是一種理性的雙贏宣傳,更是一種對用戶對品牌負責的態度。很明顯,我們需要向后者站隊學習。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