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光伏組件價格從年初到現在大幅下降,但是我們認為未來整個光伏行業將會呈現一個“價跌量增”的發展趨勢。從出貨量來看,去年全球光伏市場出貨量達到了17.52GW,同比增加1倍以上。在僅考慮國內市場緩慢增長的情況下,iSuppli預測2012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量樂觀估計可達到24GW。根據晶硅產品占全球太陽能光伏產品的比例和我國組件出貨量占全球的比重,預計今年全年出貨量可以達到11.7GW以上,相對于去年國內7.5-8GW左右的組件出貨量來看,環比增加46%。在不考慮國內裝機量爆發式增長情況下,2012年預計可以達到12.6GW。如果考慮到國內明年相對于今年翻番以上的4GW左右的裝機量,則出貨量在14.6GW,需求增速仍在25%左右,維持較好的增長態勢。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明年1元/度的上網電價的出臺,國內市場也將迎來更快的發展速度。從技術角度和產業各個環節發展的階段來看,短期內對光伏組件成本能產生較大影響的主要是多晶硅料價格的變化。我們假設未來1年主流企業電子級多晶硅價格成本下降到25美元/公斤,毛利率保持20%,則主流晶硅價格為31.25美元/公斤。在西北部光照時間為1600h的區域,其發電成本為0.91元/kWh(稅前為0.84元/kWh),在1元/度的標桿電價下,其內部收益率仍可達到16%,仍然相當可觀。最近從業內了解的情況來看,國內新申請光伏裝機量達到14GW,也從側面驗證了我們之前對標桿電價出頭后推動光伏電站建設的預測和判斷。由此看來,未來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下降,即使在其它工藝環節成本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還是相當可觀,仍具有相當大吸引力。
相對于主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我們更看好光伏裝備產業鏈上能不斷給客戶提供升級換代技術和裝備并能有效幫助客戶降低成本的裝備制造企業。此類企業在主產業鏈成本壓力劇增之時,往往能抓住主產業鏈客戶技術升級換代的機會,逆勢成長。如精功科技和東方電熱等,是我們比較關注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