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CFR)的報告認同中國技術崛起,并列舉了三個原因:首先,中國政府積極推動技術特別是能源創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其次,是中國作為最大的市場,技術擴散速度很快,由于勞動力便宜,技術的仿制生產速度快;最后,是中國政府通過補貼等手段,推動技術收益產生更加持久的效果。
歐美開始眼紅中國通過利用氣候變化談判和雙邊或多邊能源環境合作,已在能源競爭力方面取得了優勢,在“低碳賽跑”中戰勝了歐美,在知識產權、就業崗位、新能源貿易份額方面對歐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中國“走出去”的資源戰略,也對美國全球資源戰略形成了挑戰,傳統上美國跨國石油公司和當地資源利益集團結盟的關系受到中國公司的沖擊,并可能形成中國企業和當地政府的聯盟關系
美國政府和國會也開始對中國的技術崛起采取針對性行動,重新舉起知識產權的大棒。美國國會多次就中國“技術崛起”問題發起聽證,并出現多個對華提案,認為中國在技術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并在知識產權、就業崗位、新能源貿易份額方面對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其中對美國的太陽能、歐洲的清潔制造業就業領域打擊最為明顯。歐美聯手利用知識產權限制中國中小企業在能源技術創新領域的發展,通過指責和檢查相關知識產權來為中國進一步發展能源創新設限。
中國的技術崛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中國技術崛起的道路將會充滿荊棘,如何理性看待西方在資源和技術領域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如何協同發展中國家一起營造各國能源和技術發展的公正環境,這些都是中國必須嚴肅和認真研究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