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征奇表示:由于全球風電零部件供應緊張,世界各大風機供應商要迅速擴大產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我們能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制造業基礎,在發展整機制造的同時,著重培養零部件配套產業,將有助于我國的風電制造業在短期內掌握各項制造技術,快速形成產業規模和成本優勢,迅速占領市場。
其次,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為我國風機制造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明確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風電機組的進口。劉征奇說,“國外風電制造商紛紛選擇到中國建廠,但一般從建廠到形成大批量生產能力至少需要一到兩年時間,這為起步晚、具有一定裝備制造能力的國內風機制造商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我國風電行業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可以預期未來我國風電設備需求將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由此而推動了相關風電設備企業的高速成長,其中孕育的投資機會自然不容忽視。
標準缺失 風機市場暗藏風險
由于市場上風機緊俏,不少投資者持幣購機,國內不少廠家還在樣機試驗階段,就開始接受風電場的訂單,隨之而來的就是批量生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認為,在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中還應看到風電投資存在風險,主要包括風能資源評估不準確,機組可靠性不完善,電網跟不上風電發展,電價比較低四大方面。尤其國內傳統企業進入風電機制造領域缺乏經驗,所有國內制造的兆瓦機還處于樣機狀態,雖然有的產品已經批量生產,但部件仍需不斷考核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