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最大風機制造商為中國企業敞開大門
已有35025次閱讀 發布時間:2012-05-14
專利“攻堅戰”
在德國Osterfeld的一處風電場,一個起重能力高達1600噸的起重機正在忙綠著,這個有著寬闊的臂膀的龐然大物將360多噸的渦輪機吊到140多米的高度。此刻,正在安裝的就是Enercon推出的E-126風機——塔身高達135米,風輪直徑為126米,總高可達198米。據統計,風機塔基重為2500噸,塔身重2800噸,機房128噸,發電機220噸,轉子為364噸,總重約6000噸。
風機的底部被一層層的涂上漸進的綠色,顯然,沃本想讓自己的風機與眾不同。沃本對風機的各個細節似乎達到一種“偏執”狀態。而正是這種“偏執”讓Enercon成為全球風電界專利申請數量上的“霸主”,從葉片構造、槳距控制、保護裝置、并網控制甚至到安裝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擁有大量專利。據統計,它擁有全世界風能行業中近40%的專利技術,從2001年到2005年間,每年的專利申請量都保持在50件以上。即使是在Enercon尚未進入的中國大陸市場,也申請了127項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專利的主發明人和申請人都是沃本本人。而不進軍中國市場并且無進入計劃源自他對中國公司的不信任,以及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在意。因而,對于沃本來說,允許中國企業到自家公司參觀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而在以往,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極致狀態,也讓Enercon多次陷入糾紛之中,甚至退出了一些曾經進駐的美國和印度市場。2005年8月19日,維斯塔斯公司就被告侵犯了Enercon公司董事長沃本的專利權,該專利關于風機葉片的防雷保護技術。隨后沃本宣稱維斯塔斯公司侵犯了他的多項專利,主要是電力并網技術方面,還有頻率控制技術、電壓控制技術、轉子相位角控制技術等。專利侵權糾紛案分別在德國、英國、蘇格蘭、荷蘭、加拿大、愛爾蘭開展。2005年,Enercon發起了對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的專利權訴訟,這場專利權之爭長達3年之久。
早在1994年,Enercon就開始進入南亞市場,在印度他們尋找當地的紡織企業家Mehra合作成立Enercon印度分公司,并持有56%的股份。其間,對于公司是否上市,沃本和Mehra發生分歧。而后,Mehra起訴Enercon望其公布專利,印度知識產權上訴委員會以“缺乏原創性”為由,判定Enercon擁有的12項專利無效。
在印度的經歷,讓Enercon公司上下一致認為進軍印度市場是個極大的錯誤。“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被對方欺騙,并且掠奪我們的知識產權。”Enercon總經理Hans-Dieter Kettwig對記者表示。
在新興市場的受挫,讓沃本更加篤定了主攻歐洲市場的市場戰略。
全球化戰略?
截至目前,Enercon在全球30個國家安裝了風能機組,并且成為歐洲風能市場領跑者,這主要由于其撐控德國蓬勃發展的陸上風能市場的優勢,及法國和意大利等南部歐洲市場的強勁需求。
從Enercon的市場布局不難看出,其主陣地仍然是歐洲國家,德國、丹麥、西班牙、法國、英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荷蘭、葡萄牙、瑞典等。特別是在本土市場,更是所向無敵。
因而,稱沃本為Enercon定下的市場戰略是歐洲戰略更為貼切。據德國風能協會的統計,2011年,Enercon在德國市場繼續保持霸主地位,新增裝機占到德國新增裝機的59.5%,遠遠領先于維斯塔斯(21%)、瑞能(9.7%)以及恩德(3.9%)。
在風光秀美的臺灣澎湖地區,矗立著一排一排來自Enercon的風機。雖然堅持不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其與臺灣的淵源頗深。臺電從2001年開始采用Enercon風機,后陸續引進,在臺電投資的風電場中,時常可以看到底部涂綠的風機不停地轉動著。據統計,在臺灣風電市場中,Enercon的市場份額達到59%。
雖然在歐洲市場占據主導,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風能協會對于海上裝機的統計中,Enercon并不位列其中。
這和堅定的陸上戰略不無關系。在Enercon公司官方網站上,其銷售的主要10種機型,無一可以作為海上風機使用。在德國同行看來,Enercon如此行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這家公司完全由沃本掌控,他是主要決策者;二是企業主要深耕于德國市場,德國的陸上風電市場增長較為穩定。
“沒有任何一種可再生能源能夠和陸上風電競爭。德國市場還有很大潛力,特別是在中部和南部地區。”Hans-Dieter Kettwig對媒體表示。
在西蒙看來,Enercon規模或許不大,但是低調和踏實的發展路徑讓其成為偉大的公司。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